導讀

  全國首屆“綠點大賽”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下稱“學會”)、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遂寧市人民政府主辦,共收到106份鄉村規劃設計作品,最終56份作品獲獎。

  本次競賽共有6個規劃設計基地,本期介紹的是4號地塊(遂寧市船山區河沙鎮鳳凰嘴村)一等獎作品,由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袁心怡、洪楊、徐晗婧、張蔚然、張利欣、楊義六位同學設計,李雲燕、聶曉晴兩位老師指導的《陋室“荷”銘,涅槃重生——基於立體田園的鳳凰嘴村振興計劃》。

  本文字數:2393字

  閱讀時間:7分鐘

  

  指導老師

  

  ↑聶曉晴老師

  ↓李雲燕老師

  

  參賽學生

  

  ↑袁心怡

  ↓洪楊

  

  ↑徐晗婧

  ↓張蔚然

  

  ↑張利欣

  ↓楊義

  

  我們是來自重慶大學城鄉規劃和建築學專業的六名同學,懷揣着佑啓鄉邦的責任感和研究學術的上進心在這個夏天聚集在一起,在兩位老師認真負責的指導下和場地居民的交互參與下,爲鳳凰嘴村的振興計劃貢獻出我們的力量,同時也爲村莊的未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期待鳳凰嘴村涅槃重生,遊子歸來的那一天!

  設計背景

  過去的鳳凰嘴村風景優美,景色如畫,村裏村外一片熱鬧,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村民們爲了來年的豐收盡情地揮灑汗水,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嬉戲玩耍。然而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鄉村的停滯不前,使得村民們都放棄了僅能果腹的田地,去到能帶來更多機會的城市打拼,留下的只有年邁的父母和稚嫩的孩童,曾經的故鄉就此淪爲了“空心村”。

  鳳凰嘴村正面臨着“鄉村扁平化”的境況,參賽團隊在對場地進行細緻地調研後,從場地現狀中總結出人羣、時間、產業、空間、生活、文化六個方面的扁平化問題:(1)人羣結構單一:青壯年外流趨勢明顯,呈女性化、老齡化現象;(2)農業景觀單調:不成體系,種植手法單一;(3)產業鏈不完整:以傳統農業爲主,就業機會少,外出務工人員多從事技能單一、收入較低的工作;(4)區域功能薄弱:場地內部產業功能薄弱,僅滿足基本需求,不利於旅遊發展;(5)日常生活不便:活動類型少,公共設施、交通工具缺乏,出行不便;(6)鄉村文化喪失:習俗不受重視,傳統手藝無人傳承。

  設計理念:振興計劃+村莊定位

  圍繞鳳凰嘴村如何振興的問題,結合區域荷花產業優勢和鄉村文化興盛兩條路線,提取“荷花”和“陋室”兩大元素作爲發展支撐;爲解決鳳凰嘴村的扁平化現象,從人羣、時間、產業、空間、生活、文化六個方面構建鳳凰嘴村立體田園發展格局;通過挖掘已有資源、聯動遂寧荷花節和十里荷花景區、重塑鄉村文化等多種手段,實現鳳凰嘴村生態景觀、生產就業、生活文化的涅槃重生、永續發展。

  村莊定位

  

  “雅文化”、“隱文化”主導的多元文化旅遊新村

  

  “鳳尾畫林”、“立體荷塘”大地景觀示範村

  

  西部著名畫家村

  

  高校合作農業基地

  創新點

  01

  “荷花”、“陋室”兩大精神內核

  以“荷花”與“陋室”作爲該場地兩大精神內核,結合區域產業和鄉村文化兩條路線實現鳳凰嘴村的涅槃重生、永續發展。

  荷花——產業支撐

  依託遂寧市荷文化底蘊與荷品牌形象的輻射帶動、場地與十里荷花景區的聯動發展及場地內部的荷產業基礎,將荷花作爲鳳凰嘴村產業支撐。以荷花爲中心發展一系列相關產業,帶動配合其它產業共同發展。

  陋室——鄉愁精神

  通過修繕民居、新建改建公共服務空間,使得本地居民基本生產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生活品質達到提升,從而完善鄉愁精神載體。同時藉助小型產業空間的植入爲村民提供經濟補助與就業機會,留住村民,維繫鄉愁精神核心。

  02

  “鳳尾畫林”、“立體荷塘”大地景觀

  鳳尾畫林採用彩色樹種模仿鳳尾形態在兩邊的臺地種植,營造“鳳凰涅槃”的大地景觀意向。規劃選取適宜當地生長的植被種植在村中臺地上,通過對其生長特性,時間,高度,顏色等設計組合,規劃了一個四季有景的臺地植被林。並通過架設步道讓使用者穿梭其中,觀賞遊憩。

  立體荷塘大地景觀設計則以多彩主題爲亮點,利用場地南北向高差,在場地核心位置分別設計了“荷主題文創基地”、“生產荷塘”、“觀賞荷塘”、“蓮船遊渡池”四大主題荷塘。“荷主題文創基地”主要擔當“荷文化”的展示平臺職能。村民可結合本地傳統手工藝,在村委會指導下,自發組織文化創業活動,售賣荷手工製品、荷花明信片以及竹藝、木藝作品等。

   “生產荷塘”主要用於產出蓮藕、蓮子及荷加工製品,供荷主題商店及周邊休憩設施出售。

   “觀賞荷塘”設置涼亭、棧道、看臺、疊水等活動場所和景觀小品,供人們遊憩和舉辦各類活動。“蓮船遊渡池”以進行泛舟活動爲主,在遂寧荷花節及春節等傳統節日期間,則由荷香書院發起主導蓮船遊藝、荷花燈舞等活動。荷花燈舞瞭望臺則是此主題荷塘的最佳瞭望點。

   各主題荷塘間,結合地勢,以活潑的“荷塘疊水”景觀互相聯結。

  03

  立體田園計劃

  設計有針對性地爲鳳凰嘴村的老年,幼兒和青年人提供其所需的生活及娛樂服務,旨在提升各年齡段人羣的生活品質,使原本人口大量外流的鳳凰嘴村“人羣立體”;通過在村中設置衛生站,活動中心,幼兒園等基礎設施便利鄉村生活,完成“生活立體”構想;

  設計豐富合理的植物配置刻畫臺地立體景觀,四季皆可賞景。充分利用荷產業,規劃了貫穿全年的“種荷,賞荷,採蓮,嘗藕”的特色旅遊,打造“時間立體”的多樣化遊線;

  設計從一二三產三個方面爲鳳凰咀村提供產業發展思路,保證全村走上“產業立體”的發展路線;村中推廣“荷文化”與“隱文化”,並針對不同的文化主題設計旅遊項目與服務設施,體現“文化立體”特色;最後,規劃對自然臺地進行空間設計,綜合考慮村中“山、水、林、田、屋”等要素的特點,設計了豐富錯落,疏密有致的村落空間體系,達到“空間立體”的效果。

  難點和問題

  在設計和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碰到最大的問題是民居如何設計改造的問題,在利用民居有限的建築及場地空間的基礎上,既要植入產業功能來爲村民提供適當經濟補助,同時又不能影響村民常規的生產生活行爲。另外,設計也考慮到了不同民居尺度的差異性,同時結合場地環境要素及戶主各自的特點對其採用分類改造,諸多因素的疊加與綜合考慮也增加了設計難度。

  作品設計

  

  

  花絮

  調研中的我們~

  

  

  討論中

  的我們

  本文來源:《陋室“荷”銘,涅槃重生——基於立體田園的鳳凰嘴村振興計劃》項目組

  相關閱讀

  2018綠科會 | 首屆“綠點大賽”公開頒獎(附一等獎獲獎作品點評)

  燃!燃!燃!首屆“綠點大賽”獲獎名單出爐

  首屆全國“綠點大賽”開啓遂寧鄉村振興新模式

  

  覺得好,請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