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天渐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这秋的季节里,老师们学习的热情丝毫不减。“李沧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研讨会暨李沧区教学节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在青岛湘潭路小学拉开了序幕。李沧区中小学近三年语文新教师、骨干教师200余人进行了观摩学习。

本次教研活动共有四位青年老师进行了阅读教学品质课堂汇报展示,其中两节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例,两节是课内阅读教学课例。通过不同的课例,呈现了青年教师在探索品质课堂的高效优质教学策略方面的实践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给与会的老师们以深刻的启迪。

整本书阅读骨干展示课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青岛枣山小学 梁璐老师执教《战马》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梁璐老师通过文本与影视的切换比较以及引人入胜的讲解,燃起了同学们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梁老师语言丰富,体态优雅,整个课堂环环相扣,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

整本书阅读分享课:

青岛湘潭路小学

梁晶老师执教《窗边的小豆豆》

整本书阅读的分享课,目的在于展示学生阅读成果,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梁晶老师将学生融入巴学园情境中,引领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从基于内容的分享——基于人物形象的分享——基于故事情节的分享——基于个人感受的分享四个层面,引导学生分享了自己对书籍的解读。

中年级阅读青年骨干展示课

知识性童话阅读课型

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黎娜老师执教区公开课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三年级童话阅读要抓住词句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方法与能力。王黎娜老师将阅读指导与学法指导巧妙融合,引导孩子在童话中感悟道理。

知识性说明文阅读课型

青岛永安路小学

于林君老师执教青年教师展示课

《春联》

中年级段的说明文既要关注说明方法,更要弥漫浓浓语文味。于林君老师以中国传统春联为媒介,通过诵读和研究对仗的推敲,与孩子们一同学习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聚焦策略,课例点评

课后,语文教研员史超老师就四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结合课例分别从整本书阅读和中段阅读课型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培训。史老师对当前区内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三课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研究重点,并提出了今后主要的研究策略;同时也指出,小学中段的阅读工作该如何行之有效的开展,对中段阅读教学课型进行了分析,从阅读目标、阅读策略、当堂达标几个维度提出具体要求,并对写字教学提出要由之前的强化写前指导,转变为强化写中指导与写后指导,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最后强调作为老师课后应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努力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在场的老师获益良多。

教后反思

我心中的班级图书分享会是一个轻松惬意的场合,孩子们各抒己见,畅聊自己对这本书的感悟。因此,第一环节,我让孩子们自由分为三组,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份的“认定”,师生之间的交流会变得更加有趣。第二环节“学园之最”的设立,激发了孩子们的好胜心,激励他们争当最出色的孩子。孩子们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轻松”、“愉快”的体验,同时又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第三环节,学生再次对文本进行品读和演绎,从而深层次感悟文本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最后分享感悟,升华感情,学会如何阅读。但是,在指导学生表演时,我的关注点不够准确,并没有就学生在表演时出现的细节问题加以指导和规范,因此并没有做好示范作用。课后,史超老师精准的点评与建议让我获益良多,也为我确定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青岛湘潭路小学 梁晶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四年级的说明文《春联》,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生动优美,借春联这一文化形式,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感受春联丰富多彩、情致优美的内容,讲究对仗、用词精当的技巧和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声律。

课文是例子,我们应当借用例子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像《春联》是一篇说明文,我们在领悟语言文字的奥妙之外,学生还要学会说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等。

青岛永安路小学 于林君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三年级的知识性童话《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文体特点,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抓主要人物、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方法概括故事大意。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动作、标点符号体会人物情感,进行角色代入,做到朗读指导有层次。

为了上好此次公开课,我反复修订教案、进行试讲,学校老师、领导和教研员给予了我手把手的指导与帮助,从教材解读到教学设计,再到课上的教态、语言等多方面,感到受益匪浅。经过这次上课,从最初是缺乏自信到最终的游刃有余,巨大的进步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无止境,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

青岛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黎娜

互动点评

王伟老师:

今天听了四节语文课,两节课内阅读两节整本书阅读课,让我有了很多收获。语文课要关注文体,要注重阅读策略的指导;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表达,说完整的话,并且有理有据地说;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写字,写前、写中、写后都要有反馈;课堂上要多让学生动,读课文、练字、批注,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

这四节课也是一面镜子,让我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课堂,更是一个窗户,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但唯一不变的主旋律将永远是“以生为本”。

卢晓老师:

有幸聆听了四位老师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堂,让我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新的一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晶老师的《窗边的小豆豆》分享课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孩子,先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让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深入体会文中的人物感受。采用采访的方式、学生表演、讲故事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真正融入课堂。在学生分享感受的同时总结出读书的方法,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