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天漸涼,草木搖落露爲霜。”在這秋的季節裏,老師們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李滄區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研討會暨李滄區教學節青年教師課堂展示活動”在青島湘潭路小學拉開了序幕。李滄區中小學近三年語文新教師、骨幹教師200餘人進行了觀摩學習。

本次教研活動共有四位青年老師進行了閱讀教學品質課堂彙報展示,其中兩節是整本書閱讀教學課例,兩節是課內閱讀教學課例。通過不同的課例,呈現了青年教師在探索品質課堂的高效優質教學策略方面的實踐研究成果,得到了與會領導的肯定,給與會的老師們以深刻的啓迪。

整本書閱讀骨幹展示課

整本書閱讀導讀課:

青島棗山小學 梁璐老師執教《戰馬》

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目的在於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梁璐老師通過文本與影視的切換比較以及引人入勝的講解,燃起了同學們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梁老師語言豐富,體態優雅,整個課堂環環相扣,從各個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學生思維。

整本書閱讀分享課:

青島湘潭路小學

梁晶老師執教《窗邊的小豆豆》

整本書閱讀的分享課,目的在於展示學生閱讀成果,激發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梁晶老師將學生融入巴學園情境中,引領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從基於內容的分享——基於人物形象的分享——基於故事情節的分享——基於個人感受的分享四個層面,引導學生分享了自己對書籍的解讀。

中年級閱讀青年骨幹展示課

知識性童話閱讀課型

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

王黎娜老師執教區公開課

《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

三年級童話閱讀要抓住詞句教學,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讀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方法與能力。王黎娜老師將閱讀指導與學法指導巧妙融合,引導孩子在童話中感悟道理。

知識性說明文閱讀課型

青島永安路小學

於林君老師執教青年教師展示課

《春聯》

中年級段的說明文既要關注說明方法,更要瀰漫濃濃語文味。於林君老師以中國傳統春聯爲媒介,通過誦讀和研究對仗的推敲,與孩子們一同學習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聚焦策略,課例點評

課後,語文教研員史超老師就四節課進行了精彩點評,並結合課例分別從整本書閱讀和中段閱讀課型的研究兩個方面進行了培訓。史老師對當前區內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三課型研究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研究重點,並提出了今後主要的研究策略;同時也指出,小學中段的閱讀工作該如何行之有效的開展,對中段閱讀教學課型進行了分析,從閱讀目標、閱讀策略、當堂達標幾個維度提出具體要求,並對寫字教學提出要由之前的強化寫前指導,轉變爲強化寫中指導與寫後指導,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最後強調作爲老師課後應不斷反思總結,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努力打造高效優質課堂。在場的老師獲益良多。

教後反思

我心中的班級圖書分享會是一個輕鬆愜意的場合,孩子們各抒己見,暢聊自己對這本書的感悟。因此,第一環節,我讓孩子們自由分爲三組,可以給學生一種身份的“認定”,師生之間的交流會變得更加有趣。第二環節“學園之最”的設立,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勝心,激勵他們爭當最出色的孩子。孩子們從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了“輕鬆”、“愉快”的體驗,同時又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第三環節,學生再次對文本進行品讀和演繹,從而深層次感悟文本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最後分享感悟,昇華感情,學會如何閱讀。但是,在指導學生表演時,我的關注點不夠準確,並沒有就學生在表演時出現的細節問題加以指導和規範,因此並沒有做好示範作用。課後,史超老師精準的點評與建議讓我獲益良多,也爲我確定了以後努力的方向。

青島湘潭路小學 梁晶

我執教的是蘇教版四年級的說明文《春聯》,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生動優美,借春聯這一文化形式,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感受春聯豐富多彩、情致優美的內容,講究對仗、用詞精當的技巧和抑揚頓挫、和諧動聽的聲律。

課文是例子,我們應當借用例子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像《春聯》是一篇說明文,我們在領悟語言文字的奧妙之外,學生還要學會說明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說明事物的方法等。

青島永安路小學 於林君

我執教的是蘇教版三年級的知識性童話《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文體特點,我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抓主要人物、幹什麼、結果怎麼樣的方法概括故事大意。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抓住動作、標點符號體會人物情感,進行角色代入,做到朗讀指導有層次。

爲了上好此次公開課,我反覆修訂教案、進行試講,學校老師、領導和教研員給予了我手把手的指導與幫助,從教材解讀到教學設計,再到課上的教態、語言等多方面,感到受益匪淺。經過這次上課,從最初是缺乏自信到最終的遊刃有餘,巨大的進步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學無止境,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成長的地方。

青島李滄區第二實驗小學 王黎娜

互動點評

王偉老師:

今天聽了四節語文課,兩節課內閱讀兩節整本書閱讀課,讓我有了很多收穫。語文課要關注文體,要注重閱讀策略的指導;要紮紮實實地指導學生表達,說完整的話,並且有理有據地說;紮紮實實地指導學生寫字,寫前、寫中、寫後都要有反饋;課堂上要多讓學生動,讀課文、練字、批註,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孩子……

這四節課也是一面鏡子,讓我能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課堂,更是一個窗戶,讓我看到了語文課堂,還有更多的可能性,但唯一不變的主旋律將永遠是“以生爲本”。

盧曉老師:

有幸聆聽了四位老師令人耳目一新的課堂,讓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新的一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晶老師的《窗邊的小豆豆》分享課真正體現了以生爲本,把課堂交給孩子,先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讓自己迅速進入角色,深入體會文中的人物感受。採用採訪的方式、學生表演、講故事等方式,調動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真正融入課堂。在學生分享感受的同時總結出讀書的方法,真正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