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很多人一生當中的一件大事兒,如果考慮買二手房,你會去哪找房源呢?有些人圖方便,房屋中介就成了首選。大大小小的房源,房屋中介手中幾乎都有掌握。尤其現在各種找房APP,更是方便了購房者。但看似方便的同時,問題也開始滋生:虛假房源、收費不透明等等貓膩,讓購房者直呼,選擇房屋中介一點也不比選房容易。那麼,有哪些問題是購房者與房屋中介接觸時,不易發現的呢?房屋中介又有哪些套路?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在58同城APP上,有“二手房”選項,在這裏,可以根據“區域”“總價”“廳室”等條件篩選房源。其中不乏一些價格適中、樓層合理、格局順眼的房源,可打電話過去,往往是剛剛發佈不久的房子卻看不成,中介解釋是房源已經賣掉。既然已經賣掉,房源信息怎麼還會掛在網上呢?某房產經紀人表示,那些,其實是虛假房源。也就是說,在網上登出的房屋根本不存在,或者隱瞞樓層、格局、產權證等房屋信息,虛假報價,單價低於周邊小區均價,以低價吸引購房者等。這名房產經紀人說,很多房屋中介公司在網上登出房屋信息時,都會採取這個“套路”。

  爲了讓自家房源排名靠前,經紀人每天都會刷新房源,更改一些信息重新發布,這就導致一個房源以不同價格被反覆發佈,內容真假難辨。實際上,有些購房者會遇到房主持假產權證的情況,在沒有到產權處覈實的前提下,看到自以爲“貨真價實”的產權證,就與中介簽訂了服務合同。結果到後來,無法更名過戶,導致不能購買房屋。而這時,中介再以服務已經發生爲由,不予退還中介服務費。至於這種擦邊球具體怎麼打,這名經紀人沒透露。他告訴記者,目前長春市的房屋中介公司,收取服務費的標準,一般默認爲總房款的百分之二。如果購房者想省下這筆費用,有些經紀人可以幫忙聯繫房主,越過中介公司,直接由經紀人代辦手續,購房者只需要給錢“意思一下”。可這樣離開公司、離開合同的“省錢服務”,可靠性能保證嗎?這名經紀人表示,存在一定風險。

  在購買二手房時,消費者要警惕掉進陷阱,還包括警惕房屋中介公司行業之間競爭帶來的影響。有些房源,多家房屋中介公司的經紀人都掌握,爲了爭奪客戶,不讓其他房屋中介公司成交,經紀人會捏造事實,消費者經常雲裏霧裏。“套路”的花樣繁多,幾乎成爲了行業“潛規則”,讓購房者防不勝防。看來,購房者想要選到一處可心的二手房,首先要擦亮雙眼,選一家靠譜的房屋中介公司。根據業內人士透露,記者在朝陽區、寬城區的三家房屋中介公司暗訪到的問題,是最常見的, 那麼消費者該如何甄別到好房源、好中介,避免落入陷阱呢?

  近幾年,隨着樓市的熱銷,二手房市場的火爆,相應的,由此產生的糾紛事件的概率也在增加。業內人士透露,現在的房屋中介市場比較混亂,比如有人發佈了不實信息,整個市場都會跟風。這個原因佔市消協受理投訴總數的很大比重。虛假房源是二手房行業的痼疾,導致的直接後果,是整個行業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相當一部分購房者,認爲房屋中介公司存在亂報房價、隱瞞房源缺陷等情況。因此,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需要謹慎,要仔細查看合同內容,確認服務事項都包含在內,以免以後出現問題,難退費。

  在二手房買賣方面,有些房屋中介公司不僅“套路”買家,對賣家也實施手段。有的房主打算賣房,會接到很多經紀人的電話,這些經紀人,大多會承諾高價賣出房子,而且,如果和公司簽訂“獨家房源”,也就是不允許其他房屋中介公司介入的話,經紀人還會自掏腰包,將房源信息在網站上置頂。可看似良好的服務,實際上羅亂不少。2018年第一季度,長春市二手房交易量同比去年上漲30%到40%。據瞭解,目前,長春市的房屋中介機構超過2000家,存在不按標準收費、巧立名目收費的佔一定比例。記者查詢瞭解到,今年4月,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佈了關於做好2018年房地產市場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對房地產中介機構重點整治的範圍,包括髮布虛假房源、隱瞞房屋限制交易信息、不標明中介服務項目、收費標準、捆綁收費、泄露或不當使用客戶信息等12個方面的內容。事實上,在職能部門開展整治工作的同時,購房者自身,也要有一定的防範意識。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祕書長鍾萍介紹,購房者在購買二手房時,一定要選取有資質的、在長春市房地局備案的正規房屋中介公司。此外,如果購房者與房屋中介公司發生糾紛,還可以向消協投訴,或者向長春市房地產監察支隊進行舉報。舉報熱線:81810158、81810159。如情況屬實,監察支隊會依據《房地產經濟管理辦法》進行處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