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想法,患了病就要及時醫治,身體永遠是最重要的。今天,快醫君就和大家一起科普說說這個難以啓齒的隱痛---痔瘡。

尋根究底 一切源於“壓力”

這個壓力多指物理性壓力,當盆腔及肛門周圍組織內的靜脈壓力過大,導致直腸靜脈內的血液淤積,就形成了“痔”。以下快醫君就整理了一些容易形成痔瘡的系列不良行爲,看看你中了幾個?

長時間蹲便 很多人總喜歡在蹲便的時候做些其它事情,比如玩兒遊戲、看書報等,但此時肛門處於較低的位置,受重力的作用,直腸部的血液迴流不暢,容易形成痔瘡。

便祕 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祕,都會導致腹肌緊張,增加直腸肛管的靜脈壓力。因此,經常腹瀉或便祕的人往往都有痔瘡。

妊娠 尤其是妊娠的後6個月,增大的子宮及子宮內的胎兒會給盆腔靜脈造成很大壓力,自然分娩時將胎兒推出體外的強大壓力同理。

腹腔腫瘤、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成人的終末直腸是肛墊的所在地,其前方與前列腺緊鄰,二者由同一血管分佈。不僅如此,肛墊與前列腺的神經同樣共同來自盆神經。如門脈高壓、腹腔腫瘤、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均可引起門脈血返流,不僅加重痔充血,還可導致前列腺增生和肥大。

加重痔瘡的危險因素

現在我們知道,肛門周圍組織的靜脈血壓過大會導致肛墊肥大、靜脈血管血液淤積甚至形成血栓,最終形成痔瘡。那麼哪些因素會加重這種狀態呢?

長期飲酒 酒精會使血管壁鬆弛,因此會加重痔靜脈血管淤血。另外,雖然飲酒時感覺不明顯,但在酒精的作用消失後,病人常會發現痔瘡疼痛、腫脹、脫出等惡化症狀。

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蔥、生蒜、芥末、姜等,能刺激直腸肛門部位血管充血,從而誘發痔瘡。此外,油膩食物會刺激直腸肛門部的黏膜皮膚,使充血明顯,導致痔瘡發生。

肛周感染 糞便中有大量的細菌及消化液,便後若不清理乾淨,會使肛周潮溼不適、細菌聚集,也會刺激皮膚引發炎症,而炎症感染會加重痔瘡。

熬夜 伴隨熬夜的往往是長時間靜坐,將身體維持在一個固定體位,會減緩盆腔內血液流動,使腹內臟器充血,導致痔靜脈過分充盈、曲張變形、隆起、靜脈壁張力下降而導致痔瘡。

正確區分內痔、外痔、混合痔

內痔

表面覆蓋有黏膜,位於梳狀線上方。內痔如果不進行治療,會讓患者長期忍受着劇烈疼痛。內痔最常見的症狀爲便血、肛門瘙癢,嚴重者內痔會脫出肛門外。

外痔

發生在肛門區域的表面皮膚,位於梳狀線下方,可以輕易觸摸得到,其症狀通常表現爲疼痛和腫脹。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痔疼痛感較強。常見的類型有結締組織外痔、靜脈曲張性外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

混合痔

混合痔發生於肛門同一方位齒線上下,靜脈曲張形成團塊,內外相連、無明顯分界爲主要表現的痔病類疾病。是發生在梳狀線附近,對皮膚和黏膜交界處組織覆蓋,形成內痔和外痔兩種特性的痔靜脈。

怎麼判斷有沒有痔瘡?

如果在肛門的周圍有肉疙瘩,不痛,有時候會有瘙癢,或者覺得肛周不適,就是外痔。

內痔一般好發於年輕人,表現爲無痛性便血,一般是大便後擦手紙上面有血,或者便後滴血以及噴血,而且是鮮血。在進食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喝酒後,出現便血。一般便血爲間斷性,不是每次大便都有血。

根據內痔的嚴重程度,分爲四度,患者可對照症狀自行判斷:

Ⅰ度:排便時出血,便後出血自行停止,痔塊不脫出肛門;

Ⅱ度:排便時痔塊脫出肛門,但便後自動收回;

Ⅲ度:便血,不僅便後,負重、勞累均導致痔塊脫出,需要手輔助收回;

Ⅳ度:便血,痔塊長期處於肛門外,無法收回。

通常,只有Ⅳ度痔瘡需要通過手術治療。另外,如果保守治療後不能好轉,就算是Ⅱ度、Ⅲ度的痔瘡,醫生也會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便血極爲嚴重,則無論如何都需要手術治療。

痔瘡的預防

1.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儘量不要超過10分鐘;

2. 便祕患者通過日常飲食調節——多食通便水果、食物;

3. 清淡飲食爲主——忌菸酒辛辣刺激物;

4. 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減少熬夜,儘量不熬夜,久坐工作需要多起來運動、促進血液流動。

快醫君提醒

痔瘡十分常見,很多人其實都存在或輕或重的情況,對於痔瘡來說,一般沒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在早期通過飲食及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忌口辛辣食物,常喫通便止血的食物,痔瘡會慢慢變好。但若是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建議還是去醫院聯繫醫生通過診斷以後進行治療,早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推薦科室:肛腸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