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場馬拉松比賽,是諸多跑者的心願。11月18日,即將鳴槍開跑的“2018韶關半程馬拉松”賽道上,14名廣州“星兒”將挑戰21.0975公里的賽程,擁抱他們的馬拉松夢想,而陪伴星兒圓夢的,是連續兩年獲得廣州市公益創投項目支持的“星友伴跑”公益項目。

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已有20多歲,但心智仍如同少年;年紀最小的則僅有15歲。

25歲特殊藝術家的跑馬夢

照片中,倪卓君輕輕一笑,這個清秀的女孩跟普通人沒太大區別;而現實的接觸中,多動的她讓人感覺到差距。她是一名孤獨者患者,他們又被稱爲“星星的孩子”。

雖與常人有些不同,但人們卻驚訝於她的繪畫天賦。一隻狗、一頭豬,在她的筆下顯得搞怪卻傳神,同時,她也是少年宮中一位特殊藝術家。而在四五年前接觸繪畫前,她甚至還不怎麼會說話。

今年9月,好動的她在廣州市孤獨症兒童服務者協會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始嘗試長跑,沒想到這一跑就停不下來。在負責人的安排下,她認識了華南師範大學大三學生覃華菊,這個女孩成爲她的固定跑伴。

“一開始我們跑得很慢,只可以跑跑停停4公里,後來第二次就慢慢變成8公里,到第三次我們就可以跑14公里了。進步非常顯著。在我們跑步的路上,我們經常會遇見一些狗,卓君對狗很感興趣,然後每種狗都可以認出品種,我真是學到了。後來,每次跑步結束後我們在微信上聊,卓君每次都很熱情地期待下一次跑步,很開心。其實我真的很感激她很喜歡我,因爲這是對我很大的肯定,後來越來越瞭解卓君,就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小仙女,在很多領域都小有成績。很崇拜她!”覃華菊說。

11月18日,即將鳴槍開跑的“2018韶關半程馬拉松”賽道上,14名廣州“星兒”將挑戰21.0975公里的賽程,擁抱他們的馬拉松夢想,倪卓君就在其中。“有些‘星星的孩子’跑起來,就跟普通人一樣,讓人忘記了她的特別。”一位陪跑的跑友說。

300餘名“星兒”加入“星友伴跑”

孤獨症又稱自閉症,病因不明,是當今醫學界難題,常表現爲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爲方式。據廣州市孤獨症兒童服務者協會負責人介紹,廣東約有60萬孤獨症患者,其中兒童孤獨症患者逾16萬。

“我們能爲孩子做些什麼?”本着這種理念,2015年6月7日,以“同道者同行”爲宗旨的廣州孤獨症兒童服務者協會正式成立,通過整合和組建專家、社區醫療機構、培訓學校、志願服務者等力量,對貧困孤獨症患者及家屬進行救助,呼籲全社會關心,幫助和服務孤獨症兒童。這次的14名廣州“星兒”都來自“星友伴跑”公益項目。

“星友伴跑”是該協會發起的社會核心活動之一,而伴跑,則是協會從多種活動形式中精選的項目,旨在通過簡單的活動形式,讓孩子獲得“恆常”運動的機會,在社會服務力量的支持下,更好的融入社會。

“對於普通人來說,跑步能夠強身健體,而對星星的孩子們而言,跑步不僅能夠鍛鍊身體,跑步的規律性動作也符合孤獨症人羣喜歡重複行爲的特點。”協會負責人說,項目啓動以來,先後有300餘名星兒參與其中,經過接近兩年的運營,該項目已在臨江大道、流花湖、少年宮、省體育館、獵德中學等地設有固定跑場,每週定期開展活動,往往每個場次的跑步人數達到四五十人。

每一個活動現場,協會會安排專業跑手對孩子們進行熱身及跑姿調整,跑前訓練,並有穩定的志願者跟孩子結對陪跑。“在各方面同心協力下,志願者和家長一起陪伴着一個又一個的孩子,跑遠一些,再遠一些。”

14個“星孩”,一起奔跑21.0975公里

兩年的訓練,那些執着的“星兒”,現在能跑多遠?

“帶星兒跑步不容易,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讓他們接受自己,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一旦看到他們因爲我的堅持而愛上跑步,變得更加強壯勇敢,就特別有成就感。”王玉豔是星友伴跑團中的志願者,過去的一年裏,他們每週二和週六基本都會抽出時間來陪星兒跑步,他們認爲體育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快樂,幫助他們走進世界,融入到社會環境中去。

11月3日,爲備戰韶關半程馬拉松,陪跑志願者帶領一對選手來到廣州生物島舉行測試跑,結果令人振奮。“所有孩子基本可以完成20公里測試,大家都非常棒!感謝志願者的愛心和一直以來無私地付出!”一位選手家長說,看到孩子從百米起步,用1年的時間成功完成半馬,心中都是激動與感動之情。

記者瞭解到,“星友伴跑”已經開展一年多,有不少“星兒”從一次只能走三五十米,到現在已經能跑五六公里,有的甚至更遠。“作爲‘普通’人,我們不僅是要去同情、去關懷他們,還應該把他們當成是與我們擁有共同命運的普通人去對待,讓星星的孩子,融入地球,通過跑步迴歸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協會負責人說。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秦松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陳憂子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劉桐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