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看電視劇,這個,我喜歡。我們的生活中,誰沒得到過電視劇的滋養呢?從某種意義上說,有的電視劇,它的情節和人物,已經被焊接成我們生命血肉中的一部分,像親人一樣,伴隨我們成長。

前些年,因爲忙,我錯過了很多劇。當別人熱火朝天地說到某個劇的時候,我茫然的像小時候家裏沒有電視機一樣,失落了一下。

錯過的,要慢慢補上。我一直在補劇。有一種尷尬是,有的劇太爛,太假,我要在旁邊放一本唐詩,看噁心的時候,用它來清清口,緩口氣。

可能和年齡有關,我對劇,越來越挑剔。有些熱門劇真是看不進去,對小鮮肉完全無感。對假的東西,特別敏感。生活裏各種假貨層出不窮,防不勝防,想看個電視劇娛樂一下,怎麼又掉到假貨裏去了呢?電視上播出的還好,那些沒播的,當然有沒播的理由。造假造的又蠢,又肆無忌憚。他們巴不得觀衆都是傻子纔好。看這些劇總覺得智商被嘲笑。

有的劇還不錯,但人物不小心說了幾句硬安上去的拔高的話,言不由衷的,立刻就噁心了。很多劇,經不起推敲。

看劇的時候,還經常會不小心看到劇的背後主創的心機,知道他們要幹啥。這段是營造動情點,好讓你哭,挖坑。這個人物,模仿的是誰,效顰。這樣的設計,是爲了過審,討巧……可以寫一本電視劇心機套路大全了。

但我一直沒死心,尋尋覓覓,想找一部有營養又溫暖的好劇。這也是一個苦旅。

有的劇,就差那麼一點,比如大軍師和戀愛先生,能看進去,也抓人,有想法,但硬抻,愣往裏塞雞毛和蒜皮。如果能放下經濟上的追求,完全能成爲精品,有非常好的底子,而且我相信主創也知道怎麼樣能成精品,但他們硬是放棄了。電視劇的背後,有看不見的手。

最近,我找到了:《父母愛情》。一路追看,白天黑夜的。看了還想再看。

好劇的標準是啥?看了還想再看,百看不厭。我認識的一男士,《亮劍》看了不下10遍。我兒子說,他在國外孤單寂寞時,靠老版《西遊記》和《貓和老鼠》挺過來的。《士兵突擊》他看了也有十遍。時間,是檢驗一部藝術作品最好的照妖鏡。多熱鬧的炒作,也只能糊弄一時。

《父母愛情》是4年前的劇。也沒啥出奇的,講老一輩人的婚姻和愛情,婆婆媽媽的,都是家長裏短,一地雞毛,雞飛狗跳的事。

日子像小河流水,我們一不小心就一腳趟進去了,像在安傑(梅婷飾)和江德福(郭濤飾)身邊安了個攝像頭,看他倆從戀愛到結婚一輩子打打鬧鬧風風雨雨的怎麼走過來。

好看在哪呢?或者說,像蓋房子一樣,它的好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我看到了誠意。44集的長劇,就拍這兩口子的生活,但一丁點都沒散。這背後,有一雙藝術的手牢牢攥着呢,沒有一點淌湯漏水的地方。這是功力,也是誠意,沒有疏忽沒有大意,沒有一點怠慢和造次。

誠意的另一個表現,是真實。放眼一望,當今的電視劇浩浩乎如過江之鯽,魚龍混雜中,藝術的真實其實最難,也最容易糊弄。有人拿它是一塊抹布,隨意塗抹。這個劇,也是先有小說,劇本也是小說作者改編的。小說源自真實的人物經歷。真實到什麼程度呢?人物的性格完全是渾然天成的感覺,就是脫離了主創,他們也一樣可以按着自己的性格與邏輯走下去。看不到主創的影子和干預。主創的藝術能力越強,他的權力就越小,讓人物自己光鮮並活躍着。而充斥熒屏的好多劇,一大惡俗是,主題先行,人物是設計出來的,是提線木偶,背後的人讓他說啥他就說啥,那就是一個死人。這樣的劇,你會清楚地看到主創在那指手畫腳地乍乍乎乎。這個劇,不說服裝道具場景的真實,就說人物性格的真實,安傑的大小姐脾氣是在一個個小細節上堆積起來的。比如她見了領導沒話,略顯尷尬,目光迴避。她身上有硬也有軟,硬的地方就是她內心沒認可的東西不妥協不苟且不流俗,有內在的堅持和守護,有想法就得說出來,不掖着藏着,這是她真實和單純的一面。軟的地方,是她刀子嘴豆腐心,內心柔軟,會被人家的善良和好意打動,對老江,看似跋扈任性,其實有內在的體恤與柔情。就因爲這,她才一步步被老江這個大老粗給忽悠到海島上當農婦,雖然也有抱怨,但她還是盡心盡力的擔起了家族主婦的責任。這是一個那麼倔強的女人被愛情的力量改造過來的過程,這個改造指生活習慣上的。這也是一個女人被愛情的力量慣着一路歷經波折卻被好好保護着不失赤子之心的單純的過程。劇裏的人物,也因爲真實而生動和可愛。

我對這個劇另一點感慨,是它的準確。準確,是主創對人物把握的精準。是功力,也是力量所在。比如安傑和小姑子吵完架,兩人各向老江告了一狀,然後一家人還得在一個桌子上喫飯。這時安傑的眼神,她沒有望老江。這會,她要是看老江了,這個人物就不對了。有侍嬌邀寵以勢壓人的意思了,不厚道,這不是她的性格。她先是低頭喫飯,壓着內心的氣憤和委屈,然後緩緩抬頭看了眼小姑子,她的眼神是打量和探詢的,想了解這個農村來的氣勢洶洶的小姑子到底是咋回事,然後她纔看了眼老江,有比較兩個人,也有爲了老江準備接納小姑子的意思。這個劇的好看,就是這樣的小細節處都閃閃發光。

這個劇的另一個好,是演員太棒了,除了主角,配角也牛光閃閃,開眼。演老丁媳婦的演員,戲份太少了,但每一次出場,都有絕對亮的表現,可做表演教課書。演小姑子的,演姐姐的,演姐夫的……沒空一一品評了,那個表演層次的豐富,內心把握的精準,簡直出神入話了。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好演員聚集到一起?太過癮了!

還想說說這個劇裏的愛情。有的劇,我特別怕看到它的愛情戲部分,不是肉麻,就是假。這個劇,我特別愛看安傑和老江打情罵俏鬥嘴的戲,兩個人從眼神到小動作,像在他們倆之間調着蜜一樣,調着調着,就把觀衆粘住了,幸福和溫暖的感覺也瀰漫開來。每一場鬥嘴都起承轉合的一波三折,人物性格和心態全出來了。對白像流水一樣汩汩而出,而控制這豐富對白的水龍頭,就是人物的性格。而兩口子你來我往的這些對白,就像密密的線織起了他們患難與共的厚實的感情。

44集的戲,就演這兩口子怎麼好,怎麼打,一點不膩歪,還讓人一次看不夠,故事就是那些故事,關鍵是“文已盡而意有餘”。這個意,就是味道,是意韻,是人生的況味。好像劇裏的人生,有一個幸福的源泉,源源不斷的往外冒一樣。 (麥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