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十八,來自天津的張女士在杭州觀看的錢江潮水。她漫步在錢塘江邊,面對咆哮的潮水,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她肯定想不到,她腳下的所站立的大片土地,原本屬於寬闊的錢塘江。相比自然界的壯麗,人類的改造能力更加讓人震驚!

  現代版“精衛填海”神話

  在上世紀60年代,曾經發生過一個史詩般的事件,約有三百萬人次的杭州人,轟轟烈烈地趕往錢塘江邊,創造了一個移山填海的“神話”。

  錢塘江邊憑空出現的土地

  從60年代和70年代浙江杭州灣地區衛星圖片對比來看,1970年後的杭州大江東區域,多出了約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蕭山的大江東,土地面積增加了近一倍,憑空多出一個比整個杭州主城區還大的區域,面積超過50個西湖!

  如今,錢塘江南岸已經形成了一個飽滿的凸字型區域,相比1965年增加了約350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這片新增的土地,大部分屬於杭州,暨臨江新城,小部分則屬於紹興,暨柯橋經濟開發區。

  那麼這一大塊土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滄海桑田一詞,形容世界上事物變化之大,蒼茫大海也能變成萬畝農田,用在浙江海塗圍墾上最爲合適。

  數百萬人“肩挑手提”的工程

  在缺少大型工程機械的60年代,300萬人次杭州人僅用鋤頭、洋鍬和扁擔,就填滿了50000個足球場大小的海塗。這種讓錢塘江爲之改道的力量,放到任何一個時代都可歌可泣。但是好好的錢塘江,爲什麼要填上呢?

  杭州人肩挑手提,攔海造田

  原來,錢塘江古稱“羅剎江”。在60年代,錢塘江邊的海塗週而復始地被潮水淹沒,受限於當時的條件,錢江南岸坍江潰堤等各種災害不斷髮生,浙江人民開始了圍墾行動。

  1966年11月,蕭山開始對錢塘江進行系統的治理,築堤圈圍、開發建設錢塘江畔的新土地。在1966年到1985年近20年時間裏,當時蕭山縣的靖江、義蓬、南陽、衛東、瓜瀝、坎山、聞堰、戴村、樓塔、所前、城南、裘江、螺山等13個公社出人出力達數百萬人次,保守估計約有300萬。

  記錄片《浙江的海塗圍墾》

  1985年拍攝完成的記錄片《浙江的海塗圍墾》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況。但是不止杭州大江東地區有圍墾的行動,位於紹興的上虞,同樣動用數百萬人次進行土地拓展。在上世紀60、70年代,整個浙江省範圍內,參與填海的人次可能超過千萬!

  錢塘江“逆天改道”

  根據最新的浙江省衛星圖像對比,從上圖藍色陰影部分看,杭州灣入海口曾經寬達24千米,而如今它的水面縮減三分之二,僅有8千米。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今錢塘江南岸廣袤的沿海平原,有一半土地都是在過去50年填海形成的,紹興曹娥江的後半段,其實是先輩們塑造的“人工江”,紹興最新規劃發展的濱海新城,也是曾經錢塘江的一部分。

  時至今日,杭州大江東地區的中心依然建在靠近西南的老土地上,而東北側大片圍墾而成的新土地,至今未有大規模開發的規劃。或許是因爲新近填海的地基不穩固,人們依然不敢重用這塊憑空出現的土地。

  結語

  不過有學者認爲,人工改造自然地理的後果很明顯。受“喇叭口”形狀杭州灣的影響,2000年後,錢塘江上的潮水似乎比曾經更加猛烈了。

  這場轟轟烈烈的填海運動,對浙江人民來說到底是福是禍?時間會給出答案。

  --THE END--

  

  有事/合作/傳播美好找東東君:0571-82758681

  來源:喬峯說規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