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湯偉

“以前,小區裏的情況三個字就能概括,髒、亂、差。”說到之前的社區環境,古槐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林曉燕直搖頭。她告訴記者,街道內的小區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年代建成的,現在有2.3萬戶居民。隨着基礎設施逐漸陳舊,居民的思想觀念無法與時俱進,加上人口流動量大,各種亂象不斷出現。那麼,創城工作開展以後,這裏又有着怎樣的變化?

老小區迎來新物業,環境大提升

“必須引入物業公司進行管理。自從物業公司進駐以後,情況好了很多。”林曉燕說。規劃停車位、設立公共晾曬區、集中清理樓內亂堆亂放的雜物、社區內生活垃圾及時清運等都是街道推行物業化之後實施的便民服務。

“效果確實好,環境好多了,車輛堵路的情況也沒了,衛生情況那更是好太多了。”家住附近小區的李大爺告訴記者,同時李大爺還提出了居民們都有的疑慮:好景能持續多久?針對這一點,街道也設置了新的監管政策,使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管理。“街道會定期以戶爲單位進行對物業公司滿意度的考察,以此爲基準設立排名。前三名的物業公司會有一定的獎勵,而排名靠後的勒令限期整改,多次整改不到位的物業公司直接辭退並上報給有關部門將其記錄在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宣傳活動豐富多彩,氛圍更濃厚

近期,古槐街道發動全體工作人員、網格員在轄區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入戶宣傳活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入戶活動主要是要爲居民羣衆詳細耐心地講解,使羣衆對創城工作能有更多的認識,瞭解創城、參與創城。

“宣傳氛圍很好啊,大家現在也能瞭解到創城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創城帶來的實惠我們感受到了。”剛剛外出買菜回來的劉阿姨告訴記者,之前社區的志願者們還在文化廣場開展了創城惠民服務,爲老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免費理髮、按摩,爲居民提供貼心便利。

除了這些入門宣傳活動和便民服務,社區的志願者和網格員們還經常組織文明巡訪團去到街道轄區內的各個社區。通過這一形式,進一步向居民普及創建文明城市和文明禮儀知識,近距離地與居民們面對面交流。在巡訪時向居民發放宣傳手冊,與居民就如何做好綠化帶衛生、樓道衛生、小廣告治理等方面進行交流。這一類的宣傳活動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不少居民表示,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惠民工程,大家都應該積極參與。

老工作制定新標準,要求更嚴格

“從創城開始以來,我們街道就給網格員們梳理了高標準、高要求,定期開展評比考覈活動。網格員們是下沉到各個網格甚至是各個家庭的代表,居民們對他們表示滿意了才能說明他們的工作做好了。”古槐街道人大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房業美告訴記者。

除了網格員和志願者之外,轄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也不做只在辦公室裏的“遙控器”,也紛紛主動行動起來,針對轄區居民關心的問題進行認真調研走訪。除了日常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員深入社區、貼近居民外,古槐街道也經常開展“問診把脈”活動。何爲“問診把脈”?就是對創城工作的重點難點以及薄弱部位進行實地考察並現場打分,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創城工作人員們找準癥結,抓住關鍵,並及時拿出具體的整改措施。

“就是要讓全部人都動起來,無論是社區居民還是工作人員,大家都是創城工作中重要的一份子。小手拉大手,你鼓勵我,我監督你,這樣咱們街道的創城工作才能全面鋪開。現在建立的所有機制,都是爲了使這些便民、利民工作能夠長期有效地保持下去。”林曉燕告訴記者,現在的創城工作已經讓居民得到了不少實惠,他們也願意付出更多努力。

志願者們爲老年人捏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