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消息解讀CPI創12年新高

先說說CPI。

國家統計局11月9日公佈了10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

10月份CPI同比漲幅進一步擴大至3.8%,大超3.0%的前值以及3.4%的市場預期。創12年新高!

雖然大家都知道,當前的通脹只是“結構性通脹”,“拿掉豬肉,全是通縮”。

因爲10月非食品價格同比只上漲了0.9%,僅僅貢獻CPI上漲約0.70個百分點。此外,PPI仍然同比繼續下降,跌至-1.6%。

但是,考慮到豬肉價格仍在上漲, 11月份CPI大概率將突破4%,並將於2020年1月份漲破5%。

這對貨幣政策的寬鬆構成了較大的制約。這也是爲什麼,在全球掀起降息潮之際,咱的央媽總是扭扭捏捏不肯降息。

貨幣政策難言寬鬆,是9月下旬以來股市調整的重要原因。所以,CPI同比增速超預期上漲,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利空消息。

這也可能是上週五股市衝高回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再融資政策鬆綁

11月8日,證監會就修改再融資規則公開徵求意見。主要內容包括:

1,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

2,對於戰略投資人,定價基準日可以爲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同時發行價格不得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折改爲8折。將鎖定期由現在的36個月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相關限制

3,批文有效期從6個月延長到1年

一句話概括就是:再融資(定增)政策大大鬆綁,又重新回到了16年之前的狀態!

當時是什麼狀態呢?2015,16這兩年,全A上市公司定增金額都超過了1萬億,甚至接近2萬億。

後來,劉村長上任後,很多人就抱怨說:那些未上市公司沒法上市融資,而已上市公司卻大量抽血,這不合理啊。(具體請參考韓志國微博)

於是,劉村長腦袋一拍,幾乎把定增市場強行閹割了,與此同時IPO進入了常態化。

雖然從長期看,這次鬆綁有利於打破當前上市公司 “缺錢”局面,尤其是有助於解決此前大股東因爲缺錢而不斷減持股票的問題。

但短期內,這也會讓市場產生未來股票供給將會大大增加,以及流動性不足的負面預期。

尤其是在當前這種,“有利好也不漲”的環境下,我覺得市場很有可能把這個政策當作利空來處理。

其他1,新三板改革細則出爐,精選層掛牌滿一年可申請轉板。

雖然我很擁護和支持。但是,我認爲市場將會解讀爲利空,因爲會讓投資者產生股市大擴容的預期。2,證監會正式啓動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工作,批准上市滬深300ETF期權,中金所上市滬深300股指期權。

利好券商和期貨公司,這意味着有了新的創收渠道。熟悉券商的同學應該知道,最近1年,各券商營業部主推期權開戶。畢竟股票開戶已經沒什麼賺頭了。

另外就是利好機構投資者,包括社保基金、養老金、保險資金、公募、私募等,因爲這增加了更多的對沖工具。3,證監會核發4家企業IPO批文。新股發行加快也是近期影響市場情緒的的重要因素。啥也不說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