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已掌握推力矢量關鍵技術

▲11月6日,殲-10B在飛行表演中展示過失速機動飛行動作

11月6日,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成功進行了過失速機動飛行表演。當日,在航空工業與中國航發聯合舉行的“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飛行展示”媒體見面會上,殲-10B推力矢量技術驗證項目現場總指揮、航空工業副總經理楊偉表示,我國已成爲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此項關鍵技術的國家之一,是飛發一體綜合設計與應用的典型範例,也是我國航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楊偉說,在此屆航展上,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展示了“榔頭”機動、“赫伯斯特”機動、“眼鏡蛇”機動、“直升機”機動等典型過失速機動飛行動作,酣暢淋漓間,凸顯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優異的飛行性能,體現了試飛員精湛高超的飛行技術,也標誌着我國推力矢量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日報》

量子計算機離真正派上用場還有時日,但國際密碼學界已經“未雨綢繆”,爲量子計算機可能帶來的衝擊做起準備。11月6日,由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主辦的第六屆量子安全國際會議在京開幕。會上,中國科學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長荊繼武表示,中國或將於2022年左右開展抗量子密碼算法標準化工作,於2025年左右實現商業化應用落地。

所謂抗量子密碼算法,抗的就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信息單位是量子比特。和經典計算機不同,量子比特能表示“0”,也能表示“1”,還能表示“0”和“1”的疊加態。基於這一特性,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可以遠超過經典計算機。於是,面對量子計算機,傳統加密算法築起的城牆就顯得“四處漏風”。

“有人打過一個比方,現在是算法和口訣都有了,但是算盤還沒有造出來。”荊繼武說,沒有“算盤”,也不妨礙大家根據成熟的量子理論先行打造防禦量子計算機的“盾”。

——《科技日報》

3

中國將用新技術立體觀測泛第三極環境變化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留影

中國科學院院士、泛第三極環境專項負責人姚檀棟日前透露,中國科學家將用覆蓋地、空、天的最新技術,立體、綜合地觀測泛第三極的環境變化。

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立大會暨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上,姚檀棟表示,泛第三極環境專項將在ANSO的框架下發揮更大作用。

泛第三極是指青藏高原、帕米爾、伊朗高原、高加索、喀爾巴阡等山脈的亞歐高地及其水文過程影響區,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其環境變化影響30多億人的生存。

據透露,這一綜合、立體的觀測體系包括:航天空間的衛星觀測;航空空間的低空無人機、遙感飛機、繫留艇和飛艇、無線電探空等;地面上的天氣雷達、降雨雷達、風溫廓線儀、自動氣象站、測風雷達車、邊界層塔站、無人船、超聲風溫儀器等。

泛第三極地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度重合。中國在9月啓動了泛第三極環境專項,旨在研究該地區自然條件與環境變化及其影響,整合相關基礎科學、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政策建議。

——新華社

4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首次公開亮相: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第12屆珠海航展11月6日在珠海舉辦,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研製的空間站核心艙首次對外公開展出。

2018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三步的關鍵之年,空間站工程全面展開。按照計劃,我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

中國空間站命名爲“天宮”,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爲20噸級。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由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

負責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I研製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工程師介紹,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三艙組合體質量約66噸,額定乘員3人,乘員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具備10多噸載荷設備的安裝和支持能力。設計壽命不小於10年,具有通過維護維修延長使用壽命的能力,並具備一定擴展能力。

——新華網

科學家還原出1.65億年前杉木祖先的模樣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團隊經過近5年探索,還原出1.65億年前一種杉木祖先類羣:刺苞澳洲杉木的形態學特徵。

與現在的杉木類似,刺苞澳洲杉木也有交錯生長的枝幹、螺旋排列的葉片和雌球果、雄球花,不過與現在杉木雄球花通常40多個一簇不同,1.65億年前的杉木“老祖宗”枝幹頂端雄球花通常只有4個一簇。

杉木是柏科植物中的一個類羣,主要分佈在我國長江流域及越南等地。其祖先類羣的化石證據最早可追溯至1.8億年前。此前關於杉木祖先的形態學研究多僅限於單個枝幹或葉片,對植物整體的綜合研究並不多見。

科研團隊經過近5年收集整理,成功找到70多塊距今1.65億年的侏羅紀刺苞澳洲杉木化石。根據這些化石,研究團隊發現,刺苞澳洲杉木的枝幹交錯生長,其頂端小枝長度在2釐米至5釐米之間。它的葉呈線條狀,中部有一條葉脈。葉長約1釐米、寬約2毫米,葉在枝幹上呈螺旋排列向上生長。一些小枝頂端長着雌球果,這些雌球果一般1個至2個長在一起,長度不到1釐米。還有一些小枝頂端長着雄球花,單個雄球花長不超過7毫米,一般4個長成一簇。

——新華網

中微子是可以直接穿越整個地球的亞原子粒子,“小身材”也擁有大能量。現在,物理學家首次藉助中微子測量了地球的質量,並對地球內部的情況進行了探測,研究了從地殼到地核密度的變化。

來自西班牙微粒子研究所的3位物理學家在11月5日出版的《自然·物理學》雜誌報告稱,通常情況下,科學家通過量化地球的引力以及研究穿透地球的地震波來確定地球的質量和密度。而現在,他們僅利用中微子,對地球屬性進行了完全獨立的測試。利用南極“冰立方”(IceCube)中微子天文臺數據所獲得的新結果,與傳統測量結果相吻合。

在最新測量中,研究人員對高能中微子進行了詳細觀測。高能中微子由來自太空的質子和其他高能粒子撞擊地球大氣層時產生,其可以穿過整個地球。高能中微子在行進途中停留的頻率,會揭示它們所穿過物體的密度。

——《科技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