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却很少去留意它的破败和烟火。

第一次来,淹没在烟火人情中,第二次来,在满是树荫的马路上穿越了时光,第三次来,赶在它消失前记录这段旧时光。

在内江街边随便拉一个人问,几乎人人都知道万达广场、街心花园和大洲广场的名头,但是要提到报社路,恐怕有不少年轻人要摇摇头了。

报社路

内江街头的“贫民窟

挨着晏家湾车站,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身处于城中,但这里却是另外一个模样。

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遍布在这里,低矮的电线杆和斑驳的旧房子,无不在讲述着这条街的年龄。

街道不大,但是却意外的整洁干净,街道两旁的房子鳞次栉比,店铺也只有老人光临,年轻人的身影在这条街上难以觅寻。

眼见之处皆是旧迹,难免让人有种错觉,好像只要是新鲜的事物,进入到这里就好像会立马枯萎。

很难让人相信,在八十年代,这里是内江第一批修起来的房子。年轻人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内江的一张名片,路过这里的人,只会感觉陈旧和破败。

报社路

老内江的烟火气

以前,住在报社路的是一批在内江住上楼房的人,现在住在这里的人,是资格的老内江。

生锈的铁门、老旧的楼房,这里的种种气息都与城市生活无关,但,也就是这里,融入了一代代老内江的生活,承载着一批批老内江的记忆。

正应了那句话,在内江,只有住在老街区,才能享受地道的内江生活。

家家户户生活在一个片区,邻里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哪家结婚,哪家办酒,哪家吵架了,吵了些什么,邻里间都能知道。

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闲时约个牌局,碰到聊几句,家长里短也是情。

如今的报社路不受瞩目,低调、安静,但这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报社路

回不去的旧时光

每次过年,朋友圈里总少不了对明年许下的期待,希望迎来崭新的开始。而报社路或许也希望能够迎来“崭新的开始”。

虽然历史气息浓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报社路的老房子都已经破破烂烂了,居民告诉我,某一栋楼都在漏水,生活的条件越来越艰辛。

内江留下了太多的老街旧巷,而城市在更新,老街在消失,这是不可逆的。现在内江最繁华的万达广场,不也是在一片废墟中建设起来的吗?

但关于改造,我们的感情总是十分矛盾。希望内江越来越好,又害怕它走的太快;期盼它变得干净、美丽,却又害怕没有了朴质。

这里和繁华一墙之隔,在悠悠岁月中,内江这座城的灵魂和故事却在这里生根发芽。

洗完的衣物飘扬在街巷上错杂的电线上,嗲嗲娭毑坐在门口望着巷口,等待背着书包的孩子蹦跳着出现。

这里才是一座城市素颜的样子。现在,它也正在离我们远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