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失意時總是感嘆命運的不公,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生本就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遇到怎樣的境遇和奇蹟。

其實世間事,本就是有舍有得,有苦有甜,有喜有悲……

蘇軾曾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個人,一旦看破這兩條天規,後半生會越過越順,成就非凡!

1、人品之不高,總爲一“利”字看不破

一個人品格之所以不清高,總是因爲無法將一個“利”字看破。

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許多人不顧一切追名逐利,到頭來反而失掉了人心,丟掉了做人的本分。

古今小人,一向是見利忘義。

呂布爲了升官發財,拜幷州刺史丁原爲父,也姓丁。

董卓進京城,給呂布高官厚祿做誘惑,呂布竟然殺掉丁原,拜董卓爲義父,又姓董。

等到王允以美人計離間父子二人,呂布爲了貂蟬,殺掉董卓,可也落下個三姓家奴的稱號,爲世人所不齒。

在《水滸傳》中,陸虞侯本是林沖的好朋友,可是被高衙內以榮華富貴收買。陸虞侯先是陷害林沖刺配滄州,後又密謀火燒草料場,殺死林沖。這樣的人,當真是小人。

富貴功名都是身外之物,沒人可以永遠擁有,與其苦苦追尋,不如調轉頭來,看看身邊的美景,多與家人相聚。

2、學業之不進,總爲一“懶”字丟不開

學問、事業之所以不長進,就是因爲偷懶不精勤的緣故。

​曾國藩曾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平庸的人,都是因爲懶惰而沒有作爲。

曾國藩小時候很勤勞,有一次,一個賊埋伏在樑上,準備偷東西。賊看見曾國藩反覆被課文,背了兩個時辰都沒背下來,賊都不耐煩了,說:“就你這樣,還想考功名啊?”說完,把課文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曾國藩資質平庸,可是很勤奮,最終成爲一代聖賢;賊雖然聰明,但是懶惰,只能成爲樑上君子。這就是勤奮的重要性。

《顏氏家訓》說:“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惰性使許多大學生虛度光陰,碌碌無爲。惰性集中表現爲拖拉,就是說可以完成的事不立即完成。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產生惰性的首要原因就是試圖逃避困難,積習成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