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老师在一次直播中跟大家详细分解了一篇优秀的全命题作文到底是如何写出来的,今天豆姐把直播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当然还是希望大家能从这篇文章中真正得到一些自己写作文的启示和方法。

一开始,李华老师就指出要写好命题作文,关键靠四个字:

01

第一点:稳

审题清,思路对,架构明

想要写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写一篇对的作文,要符合命题老师的出题要求。

以2018中考作文为例——

陪伴

解密

真的不容易

从未止步

这也是一种荣誉

原来这么简单

我心中的英雄

上面这些分别是词语命题、短语命题以及短句命题。

同样是词语命题,“解密”比“陪伴”难得多,因为首先你要知道这个密是什么,随后还要去解开它。

“真的不容易”跟“难题”是有区别的,但“真的不容易”体现了一个事件安排的过程,开始的时候以为它困难或者容易,无所谓,在过程中你发现你对它的预估和它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最后由衷感慨真的不容易,才是这篇文章的写作之道。

“这也是一种荣誉”,荣誉有口头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只要是有约定俗成的都可以。但个命题有个很大的陷阱在于,它和“荣誉”是有区别的,“这也是一种荣誉”中有一个限定词“也是”,就和“荣誉”这个词语命题不一样。

当我们把题目拿到手以后,你先要清楚题目要求你选择什么样的素材,以及在结构上的安排大致是什么样子。

02

第二点:小

开头要小

指的是作文的开头,开头要小,因为“小开头,巧引”,有很多同学一开头就用大段大段的排比句,作文的开头要避免:

1. 不加思考的生拉硬拽的文字,不是作文的开头!2. 不着边际的无病呻吟似的套话,不适宜作为文章的开头!

好作文的开头怎么写?创设一个情景,自己有话写,别人愿意读。

简单说,能用一句话开头的就不要用两句话。学会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写一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写不完,第二段再来一个补充说明。

文章开始有两种引入形式:

①正叙入题,开门见山。②反切入题,横生波澜。比如写坚持从放弃开始,写生从死起笔。

开头这一句话大有文章可讲,可以是排比,引用,比喻,陈述等,我前面说不成功的开头就是排比句,一般我们长句排比放在文章结尾,文章开头就用短小的词语排比,短语排比就可以了。

开头用的这些比喻,陈述,引用,关联词,它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就是“短小的”,短小的修辞,短小的句式,或者短小的关联词用命题造一个句。

片段1

是真的,成长注定不会是件快乐的事。

我已数不清是第几次为一道可能永远也做不出来的数学题耗费以小时计算的时间,更不知是第几次被题海淹没。成功永远不会被关注,痛苦的失败却被不依不饶得一遍遍提起。我挣扎在漫天的竞争对手中痛苦不堪。

或许痛苦是因为曾经的心怀希望吧,我放弃了休息放弃了课外书,毅然决然扎进所谓的“学习”,可没有意义的学习哪里有快乐而言?没有真正的快乐怎么会有好的结果?我在成长的分岔路口陷入迷茫。是义无反顾追逐本心还是跟随别人?可无论如何,自己选择的路总要自己走到最后,毕竟身边的人总会有离开的一天啊。

点评:“是真的,成长注定不会是件快乐的事。”一句短小的开头,但是你会发现,这样一句话上来它就有了一点区别于其它作文的样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笔。这种感悟就能让人有话写,别人愿意看。

片段2

聚光灯毫不留情地打在脸上,手还随着颤抖不停。

这是我们最后一个一起奋斗的“红五月”了。

古老的舞曲夹杂着些许怀旧气息,眼前已被光速扫的迷蒙,思绪便悠悠飘回那些漫长的却有点小心酸的日子。

这是一个大半个班不认识五线谱的班,这是个几个指挥几次轮换争抢的班,这也是那个同学不配合只要有机会就和老师对着干的班。没有谁对这样一个班级抱有什么希望,包括我们自己。我们抱着那把暗蓝色的口风琴,心中全是灰。也不知是谁提出的:放弃吧。

点评:“聚光灯毫不留情地打在脸上,手还随着颤抖不停。”你会发现,好的文章是能够给人以画面感的。这个文章从第一句话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倾诉的场景之中了,这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暗示着在灯全灭的一刹那,前面的屏幕要亮了,我们作文开头的第一段就是要起到这种作用。

片段3

母亲是个极有耐心的人。

我喜欢各种花花草草,却绝不会有耐心去给他们天天浇水的更不必提还要学会移栽,我甚至都没耐心等他们的种子发芽。我毕竟是生活在快节奏里的人,丢三落四急急躁躁已成常态,谁会去管几颗平凡无奇的种子呢?

母亲则和我完全不同。我总惊诧于再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还能有像母亲这样的人。她可以一整天不接触任何电子设备,只安安静静在晨光里读一本书或踏踏实实摆弄阳台的花草。她清楚地记得每个花盆里埋下的种子的名字,惊艳于每株新芽每一朵花,仿佛它们的小小变化都是什么创举似的。

点评:母亲是个极有耐心的人。这样的表述直白而简洁,而直白而简洁有一个效果,你知道你自己要写什么,而老师也知道你要写什么。

03

第三点:细

细致、细腻,不细碎

这部分涉及到作文的正文,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部分,很多同学都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可写,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要写平淡的生活,就一个字就是细,要把一件事情剖开,写无数个细节。同学们要学会用眼睛去发现细节,用文字去记录细节,我这里所说的“细”就是要写一篇有内容的文章。

片段1

初见时,隔着汽车的玻璃窗,大门里面的绿地上是几个穿着校服在追逐着足球的身影。一闪而过,脑海中的印象便定格在了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大门里面的那片天地吸引着我的目光。妈妈说那是“中学”,我的心中有一瞬间的期待闪过,不过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再见时,仍是在车上,窗外不断闪过的建筑物仿佛似曾相识,转弯进一条胡同后,车子停了下来。同样的一片绿地,同样的阳光明媚,不同的只是我也穿上了校服,不再是以一个过路人的身份留下一幅一闪而过的画面。而是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能够走近它,拥抱它。

穿着崭新的校服,我第一次踏进了这所校园的大门,我好像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以心底涌出,是憧憬,是兴奋,更是对这所成为我心中“中学”代名词的校园的期待。

每天早晨的班里都会有组长“交作业”的催促,卫生委员“做值日”的喊叫。午餐时间的食堂人满为患,推推挤挤“抢”出来的饭菜,虽然总会被抱怨但你会每天最期待的仍旧是午餐铃的打响。前小院里总会有几个“闲人”或散散步,或坐在地上晒会儿太阳。不大的校园,每天的生活都是一幅相似的充满活力不同的别样青春的精彩画面。

从未想过时间会过的这样飞快,三年光阴就在这忙碌却有声有色的生活缝隙间匆匆流过。三年中,我们笑过,哭过,跌倒过,也爬起来过,不知不觉中脱去了稚气,学会了成长。

点评: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所谓有细节的好文字就是,虽然学校不同,虽然里面的细节会有一些区别,但是你一定会在某一个细节里找到你生活的影子。

片段2

毕业典礼那天放学,坨哥在班里喊,所有人去体统。

那是一百零一天前。

体育中考那天入场,全班一起大喊加油。

那是一百五十七天前。

过年那天大家一起吵着让林老师发红包。

那是二百六十六天前。

输掉男篮那天女孩子们在666们回班的时候一起喊你们永远是男神。

那是五百七十五天前。

第一次走进临建楼教师那天老师站在讲台上说,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姓熊。

那是一千一百五十天前。

初中的日记被我收起来很久了,我带着它去了很多很多地方,写了很多很多字,当过垫板武器坐垫,中考前最后一个月拿它抄笔记列算式写诗画画。但我记得最清晰的只有一句话。

想了很久要怎么写的,从一整片篇改成一段的,落笔时又缩略成一句的。

“我们彼此相爱。”

我们永远相爱。

点评:我看的时候特别的感动,这段节选自一个初三孩子的微信。你会发现,前面的细节里最能体现出来的,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用心。

看完这两个片段,你会发现,其实青春生活中有很多的细节,而这些没有办法指望别人记录,只能你自己来,也就成了你文章的最好素材。

04

第四:深

立意,考场作文永远“立意先行”

到最后大家都写到差不多的水平上,比的就是立意了。所以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动情合理,平和入心。

我觉得这8个字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了,真正入心的东西一定是平和的,平和入心的东西是需要以有思想为基础的。

“文学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巴尔扎克

片段1

战争很激烈,到处是伤兵。一位将军受了重伤,被抬去抢救。医生紧张的做着手术,旁边的护士脸色却越来越奇怪,突然,护士掏出刀,捅向了医生。全场人都震惊了,护士带着泪水说,对不起,医生,我是卧底,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是我不能让你救活他,不能再让他说一句话……

医生捂着伤口颤抖的说 :那你捅他啊,捅我干嘛。

点评:这就是立意的价值所在,一句话真的可以有扭转乾坤的功力。

而我们同学在作文中往往是怎么立意的呢,比如亲情类文章,以下面这段为例:

片段2

我听着这温暖的话,看着这嗓音哑的不行的妈妈,泪珠流下了面颊,我急忙扑进妈妈怀抱里说“妈,我错了,我这就去把药喝了”。

这时,我仿佛又找回了小时候的温暖,这温暖无处不在。我拿起药杯,慢慢地喝下这冒着热气的药,细细地品味着母爱的温暖,它无时无刻地关心,呵护着我。这杯苦涩的药,竟让我尝出了前所未有的美味。

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自己有点感冒了,妈妈让他喝药,他看电视假装听不见,然后妈妈把电视关了,他摔门就出去了,当他回来以后妈妈跟他道歉。最后是以这段话结尾,这个结尾,如果我们要用几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假,大,虚,空。

想要感动别人的基础上,首先要感动自己。真正好的立意是要在生活的基本层面上向纵深去挖掘,去寻找事物本身的情与理。

经典范例:以小见大,纵深立意

舌尖上的中国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为了保存食物,我们虽然已经拥有了多种多样的科技化方式,然而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鲜之余,也曾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与鲜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时至今日,这些被时间二次制造出来的食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并且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点评:这是就事论事对食物做了一个小结,但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个升华。任何一种生活表象之下,你往深处追,总有一种文化根基。任何生活表象背后,总有人的内心活动,而继续往后追,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的特点。

为什么不同人对待同一个事情有不同的意见,看法,这就是一个纵深立意的方法。

例文评析

没想到,真没想到

饭店的包厢内,舅舅兀自埋头看着手机。“呀,又换手机了。”坐在一旁的妈妈吃惊地询问。还没等舅舅回答,表弟就插嘴道:“前几天爸爸玩游戏时太激动,手机掉水里了,哈哈!”饭桌边响起了哄笑,舅舅略带不好意思地附和我们笑笑,依旧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爸爸妈妈热情地招呼:“你们吃什么?要饮料吗?”“随便吧。”舅舅随意地回答,舅妈也心不在焉地敷衍道:“我也随便。”头也不抬,手机的荧光映照着她高度聚焦的瞳孔。

菜一碗一碗地上来,表弟火急火燎地准备开工,舅妈瞬间抬头,一把将他拦下,眼中闪烁起兴奋的光芒:“等等,等等,我先拍张照上传到朋友圈。”方才一直沉迷于手机一言不发的舅妈,现在像换了个人一般,对着餐桌上的菜一一点评,赞不绝口,远景、特写,一张接着一张,近乎精益求精,还几次挡下了表弟迫不及待伸向餐盘的筷子,批评他道:“小孩子不懂规矩,别动!”

又一盘烤玉米端上了桌,黄灿灿的玉米泛着油光,焦香四溢,格外诱人。舅妈拿起一串玉米塞进表弟手中:“来,拿着,妈妈给你拍张照。”舅妈一边举着手机,还一边指导着表弟:“玉米稍微靠近嘴边。”“嘴巴再张大一点,笑一点。”早已按捺不住的表弟满脸不情愿,不耐烦地嘟囔:“哎呀,快点,我要吃!”

终于拍完了照,舅舅也放下了手机融入大家。席间,舅妈却不时地摆弄着手机。“吃饭还那么忙啊。”爸爸善意地调侃。“没有,朋友们点赞呢。”说话间,舅妈的手机又响了好几声。我凑过头去瞟了一眼舅妈的手机屏,满屏的点赞和评论,大都是“在哪儿吃大餐啊”“菜不错”这类无关痛痒的评论,舅妈还是兴致盎然地一一回复。饭席过半,舅舅、舅妈的手机好不容易归于沉寂,吃饱喝足的表弟却一把拿起舅妈的手机,满眼闪烁着兴奋:“现在手机是我的啦!”说罢,整个人便缩进了椅子,玩起手机来。

看着这一幕,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想到,真没想到,好好的聚会竟会变成这样。想起以前,一大家子在外婆家吃饭时,虽然只是一些家常菜,但每个人都有说有笑,吃得很开心。但近几年来,舅舅、舅妈越来越不爱来外婆家,即使偶尔来一趟,吃完饭也会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叔叔、阿姨也因他们的离去而兴味索然,稍微坐坐寒暄几句便离开了。只留下我和爸爸妈妈陪着外婆,原本热闹的家一下子就冷清了许多。曾经的幸福生活就这样与我们渐行渐远。

没想到,真没想到,不知从何时起,手机,已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点评:最后一段“没想到,真没想到,不知从何时起,手机,已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情感指向不太明确的语句,你说是褒义也行,贬义也行。一方面确实是改变了我们生活,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产生了极大的社会问题。那么他现在的没想到,手机到底在我们身边,对我们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影响。文章的结尾要改,结合命题给文章给他加一段话,如下:

随父母坐公交车回家时,我惊讶地发现身边的人几乎都在玩手机,连路边匆匆闪过的行人也深深地低着头。繁华热闹的街景在我眼中越来越模糊,只剩下闪闪烁烁的手机屏和密密麻麻看不清的影像与文字……

没想到,真没想到,不知从何时起,原本被用来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手机,竟然拉开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曾经温馨融洽的生活却与我们渐行渐远。

没想到,真没想到,一只小小的手机,就这样轻易地守住了我们的手、我们的眼和我们的心。手机真的成了“守机”,亲情却已不在服务区。

点评:这是我们特别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的,让我们觉得你是对事物进行过思考,而不是把命题在最后随便说出来。每一种表象背后都有无数值得深思的角度。

最后,五十分钟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怎样能写好命题作文?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当你还没有能力写漂亮的时候,至少写认真。

当你还不能写得出类拔萃的时候,至少请你在文字里表现一种直接的态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