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老師在一次直播中跟大家詳細分解了一篇優秀的全命題作文到底是如何寫出來的,今天豆姐把直播整理成文,分享給大家,當然還是希望大家能從這篇文章中真正得到一些自己寫作文的啓示和方法。

一開始,李華老師就指出要寫好命題作文,關鍵靠四個字:

01

第一點:穩

審題清,思路對,架構明

想要寫一篇好的作文,首先要寫一篇對的作文,要符合命題老師的出題要求。

以2018中考作文爲例——

陪伴

解密

真的不容易

從未止步

這也是一種榮譽

原來這麼簡單

我心中的英雄

上面這些分別是詞語命題、短語命題以及短句命題。

同樣是詞語命題,“解密”比“陪伴”難得多,因爲首先你要知道這個密是什麼,隨後還要去解開它。

“真的不容易”跟“難題”是有區別的,但“真的不容易”體現了一個事件安排的過程,開始的時候以爲它困難或者容易,無所謂,在過程中你發現你對它的預估和它呈現出來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最後由衷感慨真的不容易,纔是這篇文章的寫作之道。

“這也是一種榮譽”,榮譽有口頭的,物質的,精神的等,只要是有約定俗成的都可以。但個命題有個很大的陷阱在於,它和“榮譽”是有區別的,“這也是一種榮譽”中有一個限定詞“也是”,就和“榮譽”這個詞語命題不一樣。

當我們把題目拿到手以後,你先要清楚題目要求你選擇什麼樣的素材,以及在結構上的安排大致是什麼樣子。

02

第二點:小

開頭要小

指的是作文的開頭,開頭要小,因爲“小開頭,巧引”,有很多同學一開頭就用大段大段的排比句,作文的開頭要避免:

1. 不加思考的生拉硬拽的文字,不是作文的開頭!2. 不着邊際的無病呻吟似的套話,不適宜作爲文章的開頭!

好作文的開頭怎麼寫?創設一個情景,自己有話寫,別人願意讀。

簡單說,能用一句話開頭的就不要用兩句話。學會在文章的第一段就寫一個小句子,一個小句子寫不完,第二段再來一個補充說明。

文章開始有兩種引入形式:

①正敘入題,開門見山。②反切入題,橫生波瀾。比如寫堅持從放棄開始,寫生從死起筆。

開頭這一句話大有文章可講,可以是排比,引用,比喻,陳述等,我前面說不成功的開頭就是排比句,一般我們長句排比放在文章結尾,文章開頭就用短小的詞語排比,短語排比就可以了。

開頭用的這些比喻,陳述,引用,關聯詞,它們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限定,就是“短小的”,短小的修辭,短小的句式,或者短小的關聯詞用命題造一個句。

片段1

是真的,成長註定不會是件快樂的事。

我已數不清是第幾次爲一道可能永遠也做不出來的數學題耗費以小時計算的時間,更不知是第幾次被題海淹沒。成功永遠不會被關注,痛苦的失敗卻被不依不饒得一遍遍提起。我掙扎在漫天的競爭對手中痛苦不堪。

或許痛苦是因爲曾經的心懷希望吧,我放棄了休息放棄了課外書,毅然決然扎進所謂的“學習”,可沒有意義的學習哪裏有快樂而言?沒有真正的快樂怎麼會有好的結果?我在成長的分岔路口陷入迷茫。是義無反顧追逐本心還是跟隨別人?可無論如何,自己選擇的路總要自己走到最後,畢竟身邊的人總會有離開的一天啊。

點評:“是真的,成長註定不會是件快樂的事。”一句短小的開頭,但是你會發現,這樣一句話上來它就有了一點區別於其它作文的樣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起筆。這種感悟就能讓人有話寫,別人願意看。

片段2

聚光燈毫不留情地打在臉上,手還隨着顫抖不停。

這是我們最後一個一起奮鬥的“紅五月”了。

古老的舞曲夾雜着些許懷舊氣息,眼前已被光速掃的迷濛,思緒便悠悠飄回那些漫長的卻有點小心酸的日子。

這是一個大半個班不認識五線譜的班,這是個幾個指揮幾次輪換爭搶的班,這也是那個同學不配合只要有機會就和老師對着幹的班。沒有誰對這樣一個班級抱有什麼希望,包括我們自己。我們抱着那把暗藍色的口風琴,心中全是灰。也不知是誰提出的:放棄吧。

點評:“聚光燈毫不留情地打在臉上,手還隨着顫抖不停。”你會發現,好的文章是能夠給人以畫面感的。這個文章從第一句話開始,就已經進入到傾訴的場景之中了,這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暗示着在燈全滅的一剎那,前面的屏幕要亮了,我們作文開頭的第一段就是要起到這種作用。

片段3

母親是個極有耐心的人。

我喜歡各種花花草草,卻絕不會有耐心去給他們天天澆水的更不必提還要學會移栽,我甚至都沒耐心等他們的種子發芽。我畢竟是生活在快節奏裏的人,丟三落四急急躁躁已成常態,誰會去管幾顆平凡無奇的種子呢?

母親則和我完全不同。我總驚詫於再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里還能有像母親這樣的人。她可以一整天不接觸任何電子設備,只安安靜靜在晨光裏讀一本書或踏踏實實擺弄陽臺的花草。她清楚地記得每個花盆裏埋下的種子的名字,驚豔於每株新芽每一朵花,彷彿它們的小小變化都是什麼創舉似的。

點評:母親是個極有耐心的人。這樣的表述直白而簡潔,而直白而簡潔有一個效果,你知道你自己要寫什麼,而老師也知道你要寫什麼。

03

第三點:細

細緻、細膩,不細碎

這部分涉及到作文的正文,也是最讓人頭疼的一部分,很多同學都抱怨作文沒有東西可寫,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要寫平淡的生活,就一個字就是細,要把一件事情剖開,寫無數個細節。同學們要學會用眼睛去發現細節,用文字去記錄細節,我這裏所說的“細”就是要寫一篇有內容的文章。

片段1

初見時,隔着汽車的玻璃窗,大門裏面的綠地上是幾個穿着校服在追逐着足球的身影。一閃而過,腦海中的印象便定格在了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大門裏面的那片天地吸引着我的目光。媽媽說那是“中學”,我的心中有一瞬間的期待閃過,不過很快又恢復了平靜。

再見時,仍是在車上,窗外不斷閃過的建築物彷彿似曾相識,轉彎進一條衚衕後,車子停了下來。同樣的一片綠地,同樣的陽光明媚,不同的只是我也穿上了校服,不再是以一個過路人的身份留下一幅一閃而過的畫面。而是成爲了其中的一份子,能夠走近它,擁抱它。

穿着嶄新的校服,我第一次踏進了這所校園的大門,我好像感覺到有什麼東西以心底湧出,是憧憬,是興奮,更是對這所成爲我心中“中學”代名詞的校園的期待。

每天早晨的班裏都會有組長“交作業”的催促,衛生委員“做值日”的喊叫。午餐時間的食堂人滿爲患,推推擠擠“搶”出來的飯菜,雖然總會被抱怨但你會每天最期待的仍舊是午餐鈴的打響。前小院裏總會有幾個“閒人”或散散步,或坐在地上曬會兒太陽。不大的校園,每天的生活都是一幅相似的充滿活力不同的別樣青春的精彩畫面。

從未想過時間會過的這樣飛快,三年光陰就在這忙碌卻有聲有色的生活縫隙間匆匆流過。三年中,我們笑過,哭過,跌倒過,也爬起來過,不知不覺中脫去了稚氣,學會了成長。

點評:鐵打的校園,流水的學生,所謂有細節的好文字就是,雖然學校不同,雖然裏面的細節會有一些區別,但是你一定會在某一個細節裏找到你生活的影子。

片段2

畢業典禮那天放學,坨哥在班裏喊,所有人去體統。

那是一百零一天前。

體育中考那天入場,全班一起大喊加油。

那是一百五十七天前。

過年那天大家一起吵着讓林老師發紅包。

那是二百六十六天前。

輸掉男籃那天女孩子們在666們回班的時候一起喊你們永遠是男神。

那是五百七十五天前。

第一次走進臨建樓教師那天老師站在講臺上說,我是你們的班主任,我姓熊。

那是一千一百五十天前。

初中的日記被我收起來很久了,我帶着它去了很多很多地方,寫了很多很多字,當過墊板武器坐墊,中考前最後一個月拿它抄筆記列算式寫詩畫畫。但我記得最清晰的只有一句話。

想了很久要怎麼寫的,從一整片篇改成一段的,落筆時又縮略成一句的。

“我們彼此相愛。”

我們永遠相愛。

點評:我看的時候特別的感動,這段節選自一個初三孩子的微信。你會發現,前面的細節裏最能體現出來的,也是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用心。

看完這兩個片段,你會發現,其實青春生活中有很多的細節,而這些沒有辦法指望別人記錄,只能你自己來,也就成了你文章的最好素材。

04

第四:深

立意,考場作文永遠“立意先行”

到最後大家都寫到差不多的水平上,比的就是立意了。所以我給同學們的建議是:動情合理,平和入心。

我覺得這8個字是寫作的最高境界了,真正入心的東西一定是平和的,平和入心的東西是需要以有思想爲基礎的。

“文學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巴爾扎克

片段1

戰爭很激烈,到處是傷兵。一位將軍受了重傷,被抬去搶救。醫生緊張的做着手術,旁邊的護士臉色卻越來越奇怪,突然,護士掏出刀,捅向了醫生。全場人都震驚了,護士帶着淚水說,對不起,醫生,我是臥底,我知道你對我很好,但是我不能讓你救活他,不能再讓他說一句話……

醫生捂着傷口顫抖的說 :那你捅他啊,捅我幹嘛。

點評:這就是立意的價值所在,一句話真的可以有扭轉乾坤的功力。

而我們同學在作文中往往是怎麼立意的呢,比如親情類文章,以下面這段爲例:

片段2

我聽着這溫暖的話,看着這嗓音啞的不行的媽媽,淚珠流下了面頰,我急忙撲進媽媽懷抱裏說“媽,我錯了,我這就去把藥喝了”。

這時,我彷彿又找回了小時候的溫暖,這溫暖無處不在。我拿起藥杯,慢慢地喝下這冒着熱氣的藥,細細地品味着母愛的溫暖,它無時無刻地關心,呵護着我。這杯苦澀的藥,竟讓我嚐出了前所未有的美味。

點評:這個故事講的是自己有點感冒了,媽媽讓他喝藥,他看電視假裝聽不見,然後媽媽把電視關了,他摔門就出去了,當他回來以後媽媽跟他道歉。最後是以這段話結尾,這個結尾,如果我們要用幾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假,大,虛,空。

想要感動別人的基礎上,首先要感動自己。真正好的立意是要在生活的基本層面上向縱深去挖掘,去尋找事物本身的情與理。

經典範例:以小見大,縱深立意

舌尖上的中國

時間是食物的摯友,時間也是食物的死敵。爲了保存食物,我們雖然已經擁有了多種多樣的科技化方式,然而醃臘、風乾、糟醉和煙燻等等古老的方法,在保鮮之餘,也曾意外地讓我們獲得了與鮮食截然不同、有時甚至更加醇厚鮮美的味道。時至今日,這些被時間二次製造出來的食物,依然影響着中國人的日常飲食,並且蘊藏着中華民族對於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種特殊的感觸。

點評:這是就事論事對食物做了一個小結,但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個昇華。任何一種生活表象之下,你往深處追,總有一種文化根基。任何生活表象背後,總有人的內心活動,而繼續往後追,就是一個大寫的“人”的特點。

爲什麼不同人對待同一個事情有不同的意見,看法,這就是一個縱深立意的方法。

例文評析

沒想到,真沒想到

飯店的包廂內,舅舅兀自埋頭看着手機。“呀,又換手機了。”坐在一旁的媽媽喫驚地詢問。還沒等舅舅回答,表弟就插嘴道:“前幾天爸爸玩遊戲時太激動,手機掉水裏了,哈哈!”飯桌邊響起了鬨笑,舅舅略帶不好意思地附和我們笑笑,依舊目不轉睛地盯着屏幕。爸爸媽媽熱情地招呼:“你們喫什麼?要飲料嗎?”“隨便吧。”舅舅隨意地回答,舅媽也心不在焉地敷衍道:“我也隨便。”頭也不抬,手機的熒光映照着她高度聚焦的瞳孔。

菜一碗一碗地上來,表弟火急火燎地準備開工,舅媽瞬間抬頭,一把將他攔下,眼中閃爍起興奮的光芒:“等等,等等,我先拍張照上傳到朋友圈。”方纔一直沉迷於手機一言不發的舅媽,現在像換了個人一般,對着餐桌上的菜一一點評,讚不絕口,遠景、特寫,一張接着一張,近乎精益求精,還幾次擋下了表弟迫不及待伸向餐盤的筷子,批評他道:“小孩子不懂規矩,別動!”

又一盤烤玉米端上了桌,黃燦燦的玉米泛着油光,焦香四溢,格外誘人。舅媽拿起一串玉米塞進表弟手中:“來,拿着,媽媽給你拍張照。”舅媽一邊舉着手機,還一邊指導着表弟:“玉米稍微靠近嘴邊。”“嘴巴再張大一點,笑一點。”早已按捺不住的表弟滿臉不情願,不耐煩地嘟囔:“哎呀,快點,我要喫!”

終於拍完了照,舅舅也放下了手機融入大家。席間,舅媽卻不時地擺弄着手機。“喫飯還那麼忙啊。”爸爸善意地調侃。“沒有,朋友們點贊呢。”說話間,舅媽的手機又響了好幾聲。我湊過頭去瞟了一眼舅媽的手機屏,滿屏的點贊和評論,大都是“在哪兒喫大餐啊”“菜不錯”這類無關痛癢的評論,舅媽還是興致盎然地一一回復。飯席過半,舅舅、舅媽的手機好不容易歸於沉寂,喫飽喝足的表弟卻一把拿起舅媽的手機,滿眼閃爍着興奮:“現在手機是我的啦!”說罷,整個人便縮進了椅子,玩起手機來。

看着這一幕,我無奈地搖了搖頭。沒想到,真沒想到,好好的聚會竟會變成這樣。想起以前,一大家子在外婆家喫飯時,雖然只是一些家常菜,但每個人都有說有笑,喫得很開心。但近幾年來,舅舅、舅媽越來越不愛來外婆家,即使偶爾來一趟,喫完飯也會馬不停蹄地趕回去。叔叔、阿姨也因他們的離去而興味索然,稍微坐坐寒暄幾句便離開了。只留下我和爸爸媽媽陪着外婆,原本熱鬧的家一下子就冷清了許多。曾經的幸福生活就這樣與我們漸行漸遠。

沒想到,真沒想到,不知從何時起,手機,已悄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點評:最後一段“沒想到,真沒想到,不知從何時起,手機,已悄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是一個情感指向不太明確的語句,你說是褒義也行,貶義也行。一方面確實是改變了我們生活,另一方面也確實是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問題。那麼他現在的沒想到,手機到底在我們身邊,對我們產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影響。文章的結尾要改,結合命題給文章給他加一段話,如下:

隨父母坐公交車回家時,我驚訝地發現身邊的人幾乎都在玩手機,連路邊匆匆閃過的行人也深深地低着頭。繁華熱鬧的街景在我眼中越來越模糊,只剩下閃閃爍爍的手機屏和密密麻麻看不清的影像與文字……

沒想到,真沒想到,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被用來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手機,竟然拉開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曾經溫馨融洽的生活卻與我們漸行漸遠。

沒想到,真沒想到,一隻小小的手機,就這樣輕易地守住了我們的手、我們的眼和我們的心。手機真的成了“守機”,親情卻已不在服務區。

點評:這是我們特別希望同學們能夠做到的,讓我們覺得你是對事物進行過思考,而不是把命題在最後隨便說出來。每一種表象背後都有無數值得深思的角度。

最後,五十分鐘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怎樣能寫好命題作文?認認真真寫好每一篇作文。

當你還沒有能力寫漂亮的時候,至少寫認真。

當你還不能寫得出類拔萃的時候,至少請你在文字裏表現一種直接的態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