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橋流水人家,門前風光這裏獨好!2.0版整治整到家門口

供稿:區五水共治辦、蕭山日報社

秋日的傍晚,落日餘暉灑落在戴村鎮南三村的後頭池,水面伴着風,泛起一層層金色的漣漪,讓在這裏住了20年的謝大姐驚歎了。“沒想到我們家門口就能看到這樣的美景。”循着謝大姐的目光,清清的池水泛着點點金光,曲折的遊步道繞着池塘一週,邊上的涼亭和小公園,與池塘交相輝映。

戴村鎮南三村後頭池

如今,隨着“美麗池塘”建設的推進,村裏的池塘不再僅僅是乾淨,更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個個“小盆景”,讓越來越多的村民享受到了家門口的親水時光。

益農鎮荷風東村美麗池塘

爲進一步鞏固我區剿劣治水成果,提升全區人民羣衆對治水工作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今年起我區力爭打造115個“美麗池塘”,年底還將評選出20個“最美池塘”。以優質水環境順利迎接亞運會的到來,實現小微水體整治2.0標準。

益農鎮荷風東村美麗池塘

池塘恢復了美麗模樣

澇湖村呂家池,其實村民們更習慣於它的另一個名字——眼鏡池,因兩個圓形的池塘在中間相通,遠看好似一副眼鏡,因而得名。“原先,婦女們都在這個池塘裏洗衣服,孩子們在池塘邊玩耍。”對於很多村民來說,這個眼鏡池承載着過去美好的記憶。

新塘街道澇湖村呂家池

新塘街道澇湖村在“五水共治”中,把眼鏡池的整治作爲一項重要工作,清淤、改造、綠化……經過“裝扮”後的眼鏡池面貌煥然一新。

新的眼鏡池總面積達到了10餘畝,綠化面積6餘畝,還建造了景觀橋、景觀亭、遊步道,安裝了大理石護欄,周邊安裝了健身器材、路燈等輔助設施,併爲村民開闢了一塊跳廣場舞的地方,讓大家在鍛鍊的同時親近自然。眼下,眼鏡池又承擔了一項新功能,成爲村黨員的黨建主題公園,可謂是發揮了翻倍的功能效應。

“五水共治”  村村有景觀

在靖江街道義南村14組池塘,通過新建遊步道、砌石護岸、種植高大樹木,現已綠樹成蔭,成爲周邊老百姓茶餘飯後散步的好地方;在瓜瀝鎮長巷村,池塘內一羣羣魚兒遊得歡快,塘邊村民種的農作物綠意融融,一派田園風光……我區自開展“池塘革命”以來,不少村花大力氣對池塘進行了垃圾清理、淤泥清運,周邊道路清障,塘邊設立了綠化帶,又在池中種上水生植物,給池塘按下了“美顏鍵”,成爲村裏的“顏值擔當”。

靖江街道義南村14組池塘

今年以來,我區以“鎮鎮有精品,村村有景觀”的治理理念,縱深推進“五水共治”。簡單地說,即每個鎮街都要打造“美麗河湖”,每個村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麗池塘”。

對小微水體,在實施“三清一配”消劣整治的基礎上,開展“最美池塘”創建,改善水質,做美環境,同時,進一步做細五小水體(小溝、小渠、小池塘、小山塘、小支流)整治,管護好全域水體“最後一米”,按“拆、清、修、截、通、治、管”等七字要求,做優水岸環境,因地制宜增設圍欄、親水平臺、水生植物、浮島等,充分呈現地方文化特色。

靖江街道義南村14組池塘

“五小水體雖小,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求各鎮街分管領導每週對各村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治,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五水共治的成果。”區五水共治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世紀城U-20-1地塊美麗池塘

你的家鄉變美了嗎?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