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因爲巧合還是冥冥之中的註定,王海燕已經走過的人生歷程可以用十年爲界清楚地區分開,如果用四個關鍵詞來總結這40年,王海燕這樣說。

王海燕:

我是94年上學來的這兒,一直待到現在。太原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從農村出來要考一個學校真的是不容易,需要特別的努力。所以我的前二十年從我上幼兒園記事起開始,家長可能也灌輸的比較多,那會兒加上學習也挺好的,因爲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這個願望,他就把這個願望強加在你身上,我一定要考上大學,你看誰誰誰是城市的,你如果考不上大學的話你要在這個地方呆一輩子……自己也確實體會到去農田裏幹活確實是受不了這個苦。

沒有背景,沒有依靠的王海燕,從1994年離開家鄉開始到太原讀書的時候,她就知道想要的生活只能靠自己腳踏實地地走出來。她說:如果你沒有一顆大樹來爲你遮風擋雨,那就作一株堅韌的小草。

王海燕:

第三個十年是辛苦,因爲那會兒在一線確實是很苦。當時一個是工作挺辛苦的,因爲要倒班,一個是我家在北大街單位在幷州路那邊,騎着自行車風裏來雪裏去的,確實覺得挺累的。一到天氣不好的時候,忘了帶雨具,路上淋得落湯雞,回了家趕緊洗衣服那種感覺。但是喫了苦以後現在想想,反而覺得越來越好, 有一個清晰的對比,就是現在無論各方面都比以前要強。現在的這個十年,我覺得可以用幸福兩個字來形容。工作環境也好了,而且自己每次工作都有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到底這個東西或者讓領導表揚,或者能在哪發表,或者編輯說這個在哪裏獲獎了。各方面家庭條件也好了。喫的住的穿的用的各方面都好了,真的是覺得自己有幸福的小確幸。

奮進、辛苦和幸福,是王海燕40年來不同階段的人生關鍵詞。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我們每一個個體的命運也被緊緊相連着,不管時光幾何,靠努力收穫人生,就是王海燕的黃金時代。

《親愛的太原人》致敬改革開放40年特別企劃,尋找1978年生人講述“我的黃金時代”。更多太原人的故事,可以在蜻蜓app搜索專輯“親愛的太原人”。

往期回顧 read more

來聊聊你的黃金時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