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部微電影,視頻名字叫《孟婆湯》,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

  

  視頻不長,只有七分鐘,看完後的我陷入深思,感覺很有必要轉給孩子看看。

  這幾乎是如今孩子跟家長最典型的相處模式了。父母的關心,在孩子聽來全都是聽不進去的嘮叨,覺得自己已經能獨立成人,不再需要他們,一邊在依靠索取,一邊又在冷眼嫌棄。面對父母,很多時候是頂嘴、吵架跟逃離。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好像從來都不對等,一方有恃無恐地囂張,一方戰戰兢兢地守護。

  孩子總是與父母置氣,做爹媽的永遠在口是心非地與孩子吵架。再生氣,還是怕孩子餓着,飯一頓不落地在做,雨再大,還是擔心淋到孩子身上,便自己拿把傘去校門口等。

  魚看不見水,人看不見空氣,孩子最常習慣和忽視的便是來自父母的愛。

  2

  原諒你最多次,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愛人,而是你的父母。只是沒有一種愛是理所應當,也沒有一種愛會永遠陪在身旁。

  視頻裏的小文變得懂事了,知道了父母的辛苦,明白了要好好學習。

  然而有時成長的代價太過沉重,母親醒來後失憶了,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忘了自己的女兒。

  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

  好友小落的父母在超市的水產攤上工作,母親在前面吆喝,父親在後面刮魚鱗清理內臟,賣得最好的鮮帶魚,需要斬頭去尾,肚子上劃一刀,剖出一截長內臟。生意好時,一天能清理百來條魚。

  父母是超市頗受歡迎的夫妻檔,對人總是笑呵呵,但小落說,她以前放了學都直接去攤子前找他們,但慢慢地就不再去了,她怕遇到同學,覺得父母的工作不體面。

  開家長會時她也只讓媽媽去,可能是清理太多魚的緣故,父親身上總有一股淡淡的魚腥味,她不喜歡,也不想被別人聞到。

  現在她大學畢業了,成了一名北漂,和父母也就過年時見一次面。

  前一陣子,爸爸做心臟搭橋,她回去照看,她爸躺在病牀上,顯得蒼老疲憊。她很心疼,就抱了抱爸爸,以爲還會聞到那股熟悉的魚腥味,但那股味道消失了。

  她爸穿着醫院的病人服,淺色的白藍條紋,乾淨地,沒有味道。她在那一刻愣住了,在她的意識裏,那股味道是不會消散,是永遠存在的,她瘋狂地想念那股魚腥味,覺得那是爸爸的味道。

  兩個月後,她爸走了。整理遺物時,她把一件衣服放進了包裏,那是一件揹帶褲工作服,她爸每天穿着這件衣服刮魚鱗。

  以前她爸下了班,如果當天賣出去的魚多,他就會笑呵呵地說:“今天生意不錯,給我閨女多掙了點嫁妝。”

  現在她把那件衣服帶在身邊,覺得父親就還在,還在努力地賣魚,笑呵呵地給她掙嫁妝錢。

  成長的伏筆有多深,你永遠不知道,只是如果早一點能明白,這世上沒有一種愛是理所應當,或許一開始對於這子女緣分,便能多一絲珍惜。

  

  3

  王朔在《致女兒》書裏談到自己父母:

  

  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

  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着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

  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裏難過。

  

  孩子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懂事,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呢?

  有張圖片令我感觸很深,小男孩每個週末都會跑去幫做環衛的媽媽掃落葉。

  (幫媽媽掃落葉的小男孩)

  別人家孩子能做的,爲什麼我們家不能?

  中國父母的愛總是無私的,但愛不能單向的。孩子需要知道父母愛自己,更需要知道父母也需要自己。

  告訴孩子你的不容易,不要付出過多,不要總替他們去扛住風雨。喫點苦,會懂得這世上沒有渾然天成的好日子,學會了珍惜,日後有苦也能喫得起。

  我們所談的感恩教育便是如此,把這個視頻分享給他看看,願他懂事的速度超過你老去的腳步。也願他日後步入社會,爲人父母,嚐到生活艱辛,也對你少一份內疚自責。

  來源 | 網絡

  更多教育問題,請引導孩子閱讀《胡小鬧日記》,或關注微信公衆號lddbook——漫畫、音頻、小學生學習資料、最新教育資訊與觀點,傾情呈現!

  《胡小鬧日記》簡介:

  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樂多多創作,已暢銷1000 0000冊,被譽爲“開啓孩子心靈”的第一書,出版後得到了全國小學生、家長、老師的一致好評,迅速風靡全國小學校園。

  附:樂多多簡介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000 0000暢銷童書《胡小鬧日記》系列圖書作者。 已出版30餘冊、近200萬字的兒童文學作品,關心小朋友的校園生活和心靈成長,被衆多媒體譽爲“新時期少年兒童的心靈之作”

  現多多老師的新作《胡小鬧日記》升級經典版已上市,現在噹噹、京東、卓越網及全國新華書店都有銷售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