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未來十年,全球旅遊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從2010年到2020年,國際旅遊業人數和國際旅遊收入將分別以年均4.3%、 6.7%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世界財富年均3%的增長率;

直到2020年全球旅遊人數將一直保持3.8%的年均增幅,2030年全球入境旅遊人數將達到18億。旅遊產業收入將增至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

所提供工作崗位達3億個,佔全球就業總量的9.2%,進一步確立其在全球經濟的重要地位。

(2)我國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條件改善,對國內外旅遊者的吸引力增強。

我國旅遊資源豐富,文化自然遺產數量衆多,截至2016年6月,我國已有50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意大利,其中:文化遺產34處、自然遺產10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文化景觀4處。

另一方面,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尚未完全開發,隨着東部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中西部旅遊資源的相繼開發和旅遊條件的改善,我國將會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吸引力,吸引衆多的旅遊者。

(3)我國旅遊業增長潛力大,對GDP貢獻將不斷增強

從國內旅遊總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可以看出, 旅遊行業快速發展,近十年來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 的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

在中等發達程度以上的國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約10%;以旅遊爲支柱或主導產業的國家,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則超過20%。

我國旅遊行業佔GDP的比重逐步提高,隨着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需求的提高,尤其是中等收入階層規模的不斷增加,旅遊消費將會出現極大地發展和產業擴張。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爲全球第一大旅遊目的地,旅遊總收入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

(4)旅遊行業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就業

而且,旅遊業對GDP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其行業本身。現代旅遊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廣泛涉及並交叉滲透到許多相關行業和產業中。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收入。國外學者研究也表明,旅遊從業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個相關行業就業機會。

(5)旅遊市場結構升級,逐步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過渡

我國目前旅遊市場體系的結構仍然較單一,觀光型旅遊“一枝獨秀”。但隨着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需求的提高,居民將會選擇以放鬆心身、體驗生活的休閒度假類旅遊產品。

屆時,休閒度假旅遊將迅速崛起,其旅遊體現形式也將多樣化,旅遊市場結構將逐步完成從觀光遊向休閒度假遊過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