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自7月中旬开始,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下称湖外)公共课部思政理论教师别玉满,第六次率领湖外“大手牵小手”爱心支教队,赴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卧大召村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这是该校思政课程建设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常规性活动。

  “没地方洗澡,睡的是教室大通铺,想来观光旅游、消暑度假的不要报名!”

  2013年,为响应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的政策感召,别玉满老师成立了“大手牵小手”爱心支教队。时至今日,该支教队的组建规模、成员素质,以及社会影响力,已成为湖外实施“实践育人”工程的重要标杆。支教活动是湖外将德育实践活动的工作理念融入现代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因循重建设、重培训、重服务、重传承的工作思路,通过构建程序化选拔、规范化管理、立体化培养、品牌化服务的工作体系,引导全院师生躬亲公益,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劳动观念与奉献精神,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支教生活非常艰苦,坚持每年暑期进山的动力绝不是打卡式的程式化思维。支教队住的是学校教室的大通铺,生活条件相当落后,交通与通讯极不方便。每年在对师生队员的招募中,我们提倡的是务必具有忍受清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别玉满说到:“支教活动是学校的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组织、培训与管理工作一定要构建战略思维,否则极易出现思想懈怠、行动断层。值守六轮酷暑,物资匮乏、环境苛刻都不会成为我们前行的障碍。”

  通过六年的总结、优化与调整,支教队建立起了一个逻辑完整、有序运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保障支教活动实践落地的科学体系:首先,几乎每月都要在学校内外发起定点帮扶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苗寨留守儿童的爱心捐赠与义卖活动,筹集物资与经费;招募本校学生志愿者,严格选拔,进行系统培训。其次,在支教的课程安排上,开设“假期课堂”,对孩子们进行作业辅导;开设“第二课堂”,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开设“英语听说读写提升课”,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最后,队员们还在支教过程中积极调研当地风土人情、教育发展情况,通过采集数据、图片及视频档案资料,最终形成务实缜密的调研报告。经过几年累积,源于第一手资料的动态研究系统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

  外教进山 英文朗诵声响彻苗寨

  2013年到2018年,“大手牵小手”支教队通过定点帮扶卧大召村小学、十八洞村竹子小学,受益学生达300余人,当地村民盛赞不绝。湖外支教队传播力影响甚远,每到暑期,周边村镇的村民都会将家中学童送到卧大召村小学,参加湖外的英语特训活动。

  一直以来,由于村小英语师资数量极度匮乏,苗寨的孩子们英语成绩普遍不理想,而孩子们对学习英语、了解大山外的世界有极大的兴趣。深山学童的远洋梦想之明晰、辽阔,令队员们惊叹!湖外在英语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得以体现:在选拔学生志愿者的过程中,英语成绩突出、口语标准流利、教学风格活泼、有爱心有耐心的学生更受青睐。与此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任课教师也积极参与,通过补习英语教材、讲解支教队所捐助的英语绘本来满足孩子们知晓天下的旺盛探知欲,提升英语学习能力。2017年开始,支教队邀请外籍教师暑期及平时周末进山授课,原汁原味的口语训练课,成为苗寨孩子们“踮起脚尖挤破脑袋也要来听”的最有趣的课程。外教进山,使得卧大召村小学成为全镇最“洋气”的小学,教育国际化的脚步至此迈开第一步。

  对于苗寨的留守儿童,支教队的英语辅导以及外教的口语课程,意义极其重大。6年的支教活动中对英语课程的重点培训终获成效:卧大召村的孩子们英语成绩在全镇统考中高于平均线。

  杜绝“标榜公益”“一时兴起三分热度” 才能运筹绵延不断的力量

  今年暑期的支教活动中,别玉满肾炎复发,危急之下只得折返长沙医治,支教队的学生队员们坚守岗位。四天后别玉满病愈归队,队员们跑过来紧紧地抱着她,都不说话。是夜,队长姚凤娇说:“别老师回来了,我们终于可以安心睡觉啦!”原来,别玉满不在的这几天,山夜光景清寂肃杀,队员们不敢沉睡,只得轮流坐在教室门口值夜班。

  来自中国香港的湖外西班牙语专业学生陈锴泽,在支教中主要负责教授孩子们日常安全防范知识,他说到:“对于这些最需要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来说,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只是让他们稍微能感受到支教队大家庭的温暖,稍许疏解或者弥补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同时,视野得以拓宽,留守生活过得快乐、健康、安全。孩子们每年都盼望着支教队的到来,这是源于对知识渴求的内在驱动力,这种氛围燃起了整个村庄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因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让孩子们辍学,对孩子的人生、对村镇经济的发展、对苗寨落后面貌的改观,将是最大的掣肘。”

  借助湖外的英语教学资源优势,弥补苗寨英语教学贫弱的短板,以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别玉满说到:“湖外历届支教队的队员,因专业特征,毕业后均在国外工作。苗寨的孩子们,几乎成了他们日夜的牵挂。只要有机会,队员们就会寄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给大山的孩子们,鼓励孩子们努力读书。没有山中清苦的历练,真诚的交融,何来此深沉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苗寨的留守儿童们,寒假盼过年,可以见到爸爸妈妈;暑假盼支教队的到来,可以感受暖心陪伴。这就是支教队坚韧、执着、低头做事、屏蔽质疑的最大动力!”

  【新闻链接】通过一对一帮扶计划,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大手牵小手”支教队为47位贫困留守儿童找到了帮扶者。6年来,支教队成员对苗寨村小进行了逾2000次家访,通过各种形式募集支教资金近十万元。每年,支教队都会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们办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他们带去湖外师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怀与资助:2013年,为卧大召村儿童捐赠价值2400元钱的文具;2014年,为支教地孩子募捐了400余件过冬衣物;2015年,为卧大召村小学筹建了一个拥有逾3000册图书的“爱心书屋”,为十八洞村竹子小学筹集图书2000余册;2016年,为卧大召村小学购置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极大的缓解了该校体育器材短缺的困顿;2017年,卧大召村小学用上了支教队捐赠的打印机,师生们开始体验什么叫教育现代化;2018年,为卧大召村小学添置价值4000元的文具和体育用品。(通讯员 丁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