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间,融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3301,HK)公布2018年11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显示,期内集团完成销售额135.84亿元,同比增长125.8%。截至11月末,融信中国共完成销售1082.17亿元,自此房地产“千亿军团”再添一员。

从百亿到千亿,3年时间里融信如何迅速进入千亿行列,千亿之后的融信又选择如何前行?

全国城市群布局生效,成功迈入千亿俱乐部

在冲入千亿的前一个月,融信中国实现了约946亿的销售金额(前十个月),短短一个月时间,再添135亿。这在今年分化加剧的行情下,表现十分抢眼。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十个月的销量中,仅融信第三事业部销售额就达到429亿元人民币,占到同期全集团数据的45.3%。在第三事业部的主战场杭州,融信也取得了权益销售金额第一的成绩。目前在杭州,融信产品已经成为品质的标签和热销的代表,得到严格的杭州消费者的认可。

回顾公司历程,融信自2013年起,就将眼光瞄准长三角区域,在重点布局上海的同时,提前抢占杭州等长三角的重点城市,同时以高标准打造产品标杆和品牌认知度。及至2018年,这样的前期战略布局,效果已经在充分释放,并且来得快且猛。

营销抢跑“如约”跨千亿 融信再谈降杠杆保盈利

融信·双杭城

同样的战略,被融信施用在全国多个城市群,如今其已完成海西、长三角、长江中游、大湾区、京津冀、中原、西南、西北、山东半岛等全国九大城市群的布局,并不断深入多线高潜力城市,如2018年上半年,融信就持续在镇江、杭州、嘉兴、宁波、湖州、郑州等城市拿地。

而半年报数据显示,在2018年上半年的成绩表中,杭州的合约销售规模贡献率已经占到32.79%、福州占比12.63%,其他核心城市贡献了约4成销量,城市群效应不断深化。

截至2018年上半年,融信在全国的土地储备建筑面积已达2517万平米,按其开发频率来看,能够满足公司3-4年的开发需求。

仔细审视当前融信的土储,从福州的城市更新到上海大虹桥板块,再到郑州的一二级联动土地储备,布点更为多元、辐射也更为广泛。融信在全国化过程中下的这一盘大棋,在未来的3-4年中,或能让市场陆续看见其更胜以往的成效。

业务调整营销加速,“抢跑”争下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配合集团全国化多层次的布局策略,融信的业务架构和相应人事体系也开展了调整,但落地执行速度极快。

据了解,融信经过不断探索和完善,目前提炼并施行“234x”标准化营销体系,具体来看,“2、3、4”指向特定的时间节点,自摘地之日算起,2个月完成定位、3个月进行筹备、4个月实施蓄客。

在整个过程中,项目动作、推广动作、渠道铺排、销售铺排和项目管理均有明确的标准化动作。同时由于每个项目存在各自的特点,融信营销打法中也为“特殊性”预留足了空间,“x”代表各项目可根据各自情况灵活调整营销策略。

营销抢跑“如约”跨千亿 融信再谈降杠杆保盈利

融信·成都澜天

融信中国营销总经理张文龙也介绍表示,融信营销策略中的标准化一环十分重要,它明确节点的设置、标准化动作的统一,便于统一的流程管控,也能有助于效率的提升。与之匹配,融信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建立了一支能够准确运行体系、快速产出效益的精英团队。

另据了解,融信一直倡导土地、产品、客户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模型,营销团队也在方法论上保持一致。

“市场的蛋糕是有限的,所以企业要特别注重竞争策略,早做动作、坚决抢跑。”张文龙表示,在形势变幻的市场中,融信是属于“春江水暖型”,会根据市场要求,适度调整导向。具体到形势突变的2018年下半年,融信就更加注重利润和现金流,一直力争“实现有回款的销售,有利润的增长”。

千亿之后,融信主动降负债保盈利

布局的前瞻性和执行的高效率、高产出,一路助推融信进入了“千亿阵营”。但千亿之后,融信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多的挑战,企业该如何持续有质量的增长?

融信曾在2018年中期报告中提出几个关键词——“平衡发展”是的战略重点;“保盈利”和“降杠杆”是首要目标,同时要实现“有质量的稳健增长”、坚守品质。

据了解,融信这家昔日被称为“黑马”的房企,已在2018年初主动提出降负债,“平衡”、“稳健”也是今年其多次提到的高频词。

而“稳”的想法在融信内部似乎已经达成共识,据了解,“更加重视利润和现金流、持续降负债、优化财务结构,实现稳健而有质量的增长”,已经确立为融信2019年的主题。

融信中国资本中心高级融资总监倪翔宇就表示,“我们希望找到利润、规模和杠杆三者之间的平衡点。不断优化财务结构,提升企业安全边际。”

而从融信2018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其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毛利率达到 29.30%,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若扣除收并购项目重新估值影响,公司毛利率将达到32.6%。

营销抢跑“如约”跨千亿 融信再谈降杠杆保盈利

融信·奥体世纪

降负债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融信中国的净债务为463.09亿,较2017年末下降5.37%;净负债率较2017年末下降了19个百分点。现金及银行余额达203.08亿,未使用银行授信700亿,利息覆盖倍数在2017年2.32的基础上增至2.4。

不难看出,融信实现了盈利、杠杆的双改善,在平衡发展方面,有可圈可点的阶段性成果。

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不可避免地与杠杆钩挂,任何一家地产企业的快速成长几乎都是建立在一定阶段的合理加杠杆基础之上。融信中国过去几年的快速成长是建立在一定的杠杆基础之上,但这一阶段恰逢房地产市场的上升周期。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及融资环境的收紧,当周期碰到拐点之时,“去杠杆”逐步成为房企共识。在提升安全边际的诉求下,融信中国成为市场上第一批提出降杠杆的公司之一,通过审慎拿地、少举债等方式积极管理负债水平。

也正是基于对融信中国成长性及在降杠杆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后续决心,境内外多家评级机构都上调了公司评级,境内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标普和穆迪也相继将公司的评级展望调至稳定。

文/王宝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