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01

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八位色艺才气俱佳的名妓。

如今去秦淮河,乘坐游船顺流而下,两岸灯红酒绿、轻歌曼舞,昔日盛景依稀可见。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古代的妓和现代的妓女是两回事。她们卖艺不卖身。 不只需要长的绝色倾城,而且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对光临的客人也非常挑剔,不但得有钱,还得有地位,或者有才华。

到了秦淮八艳这个段位,她们见的男人,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才子,一般人就是捧着金山银山她们也不见。

不是客人挑她们,而是她们挑客人。

见客之后,她们也有权选择是和你唱歌啊,还是喝酒啊,还是干点别的。

至于到底干什么,主要看颜值、才华、是否谈得来。

这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唯一自由恋爱的可能性了。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名妓比那些嫁入深闺,守着个不爱的男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要幸福的多。

虽然她们大多结局凄惨,但她们至少畅快淋漓的活过、爱过。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秦淮八艳分别是:柳如是、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

这其中,柳如是又因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惊艳的艺术才华,被称为八艳之首。

国学大师陈寅恪盛赞柳如是为“民族独立之精神”,为之“感泣不能自已”;并将柳如称为中国理想化的人格标本。

先生晚年,眼不能看、手不能写,口述而由助手笔录成书《柳如是别传》。全书八十万字,历时十年,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

王国维也曾题诗称赞柳如是,气节和操守远高于那些屈膝变节的士大夫们。

02

柳如是,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改名如是。

因家境贫寒,柳如是从小就被卖给名妓徐佛家做养女;14岁的时候,嫁给了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道登做侍妾。

周道登对柳如是宠爱有加,常常把她抱在腿上,教她读诗学文。其他老婆小妾看在眼里,恨在心中。

周某一死,柳如是就被赶出了周家。为了谋生,她不得不回到青楼重操旧业。

柳如是天生貌美倾城、聪慧好学,从小在徐佛家受严格的艺伎训练,又在周老爷的怀里进修了几年,很快,她就成为了秦淮河上的头牌、名妓。

追求她的男人从河东排到河西,为见佳人,不惜散尽千金。

可柳如是不是谁都见的,和她先后谈恋爱的,是当时著名的云间三子,也就是上海松江一带最著名的三大才子 — 宋征舆、李雯、陈子龙。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宋征舆和柳如是同龄,十五六岁,而且还没有老婆。

宋征舆第一次去见柳如是的时候,柳如是在一条船上,有人报告:“云间三子的宋征舆来了!”

柳如是躺在床上慵懒的说道:“他要真想见我,那就让他下水来吧。”

宋征舆毫不犹豫的跳到了河里。当时正直隆冬,河水冷彻心骨。

柳如是甚是感动,命人将宋公子捞了上来,湿漉漉的揽入怀中。

一对少男少女就这样相恋了,缠绵悱恻,你侬我侬。但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宋征舆却显示出了富二代妈宝男的软弱。

宋妈妈强烈反对儿子娶一个风尘女子,并且买通地方官府,下了一道命令,说外地来的妓不能在此地营业,要将柳如是赶走。

柳如是拿了一把琴找到宋征舆:“你看怎么办,要不要给我一名分?”

宋征舆唯唯诺诺地说:“要不这样吧,你先去避避风头,让我再想想办法。”

柳如是看出了宋征舆的犹豫不决,于是抄出刀来就把琴砍成两半,从此终身再也没见宋征舆。

对待感情,柳如是拿得起放得下,分手时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宋征舆后来考上进士,在清朝当的官越来越大。但是一直没有忘记柳如是。

柳如是和钱谦益隐居的时候,两人唱和的词传遍江湖。宋征舆看见了特别生气。他专门写了一封信,臭挤兑了一通钱谦益,还写下了一首首怀念两人感情的诗。

对此,柳如是从不回应。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柳如是和李雯的故事不多,但从李雯自己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相当迷恋柳如是。

还有一位,就是陈子龙。他是云间三子之首,才貌双全。

陈子龙比柳如是大了将近十岁,不但有老婆,还有妾。他跟柳如是同居热恋了两年,甚至这中间还娶了一个妾。

柳如是对他是不离不弃。两人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

清军南下,陈子龙弃笔从戎,加入了太湖水上游击队,不幸被捕。押送南京途中,经云间第一桥时,陈子龙乘守者不备,投水殉国,时年四十岁。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陈子龙是柳如是最爱的男人。她爱他的才华、抱负,最爱的,是他的铮铮铁骨,民族气节。这本身,也是柳如是自己一生追求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柳如是和陈子龙,是真正的三观契合、灵魂伴侣。

03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钱谦益和柳如是

陈子龙死后,柳如是伤心欲绝,写下了许多纪念他们感情的诗歌,其中有大量炽热缠绵的性爱描写。

但柳如是这个女人有意思的在于,她可以为爱不顾一切,但又极具有生活的现实感;既有侠骨,又兼顾世俗。

心爱的男人死了,爱情没了,那就得为下半生谋一个好归宿。

追求柳如是的人多极了,她最终选了一个钱谦益的学生谢三宾。

这谢三宾是富二代,也有一些才华,但其人品低劣,柳如是和他交往几天就看穿了他的本来面目,要与他分手。

这厮得不到之后就开始耍流氓,各种折腾、骚扰柳如是。

柳如是一看这阵势,就想要找个能罩得住谢三宾的人。放眼江南,也只有东林党党魁,谢三宾的老师钱谦益能降得住他了。

于是柳如是身着男装,驾着一搜小船,化名“柳儒士”,顺流而下,到了钱谦益的府上。

钱谦益也不是一般人,对于女人主动投怀送抱,他没有一般中国男人的轻视和偏见,而是被柳如是的豪侠之气征服,二人一拍即合,相谈甚欢。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后来还发生了许多事,柳如是欲擒故纵,钱谦益爱火中烧,总之,又美又有才华又有手段的柳如是,把一个大儒迷得神魂颠倒,居然冒天下大不讳,娶她做正房!

结婚那天,钱谦益弄了一艘大船,和柳如是在船上吟诗作对,敲锣打鼓,昭告天下,明媒正娶。

那个年代,和妓女风流快活不算什么大事,但要娶其为妻,则强烈的冲击了世人的三观。

而且钱谦益还不是普通人,他是文坛领袖,道德楷模。

于是乎,游船一路行,吃瓜群众一路骂,还有人扔臭鸡蛋烂西瓜,好不热闹。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04

俩人婚后过了一段神仙般的好日子。钱谦益在虞山为柳如是修筑了一座瑰丽壮美的“绛云楼”,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岁月静好。

无奈伉俪情深难挡国破家亡、风雨飘摇。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京师失陷,天子殉国,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辗转向南,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小朝廷,苟延残喘。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拉着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

船入河中,酒过半巡,钱谦益摸了摸河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一生气,你不跳我跳,却被钱谦益喊人给救了回来。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钱谦益剃去头发,投降清军,进京任职。他一身清朝打扮对柳如是说“这般模样也不错。”柳如是嗤之以鼻。

柳如是没有跟随丈夫进京,毅然留在了南京,并且拿出全部家财,来资助抗清义军。

1664年,83岁钱谦益病逝。在他死后一个月,钱氏族人向柳如是勒索钱财。

柳如是淡定的说,你们等一下。随后在屋内悬梁自尽。享年46岁。

她出身青楼,跟过4个男人,为何被陈寅恪赞为“理想化人格”?

柳如是当真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

对待自己的命运,她永远上进,永远争取,懂得经营,知道好歹。虽然结局凄惨,但毕竟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就她个人而言,能够从风尘之中嫁做大儒正妻,而且还是自己真心喜欢、欣赏的男子;一生恩爱,白头到老。可以说是经营的非常成功了。

对待爱情,她敢爱敢恨,拿的起放得下。追求爱情、享受爱情,但也并非全然为爱而活。

陈子龙死后,她悲痛欲绝,但并没有一蹶不振或者自残自杀,而是选择了让自己舒服一些的活法。她嫁给钱谦益,当着他的面对他说,一生最爱陈子龙。

在民族大义面前,她更是铁骨铮铮,刚强不阿,把那些所谓的读书人、士大夫比的自惭形秽。

国学大师陈寅恪用10个字总结她的一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并盛赞其为“理想化人格之标本”。

柳如是一生追求的都是名士般的才情与气节,她先是爱上殉国的男人,后来又逼着自己老公殉国。皆是因为一介女流,不能直接表达报负,需要通过男人来实现自己的家国情怀。

感念于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女人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男人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有什么理想抱负,我们都可以自己去实现。

钦慕名士,不如把自己变成名士;渴望成功,不如让自己变得成功。

柳如是若生在当今,又当是怎样的风流倜傥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