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氏家庙坐落茶山口寨上山麓,是芷溪黄氏裔孙为纪念开基始祖庚福公而建造的祖祠,因规模宏大,乡人也称大祠堂。黄氏家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类建筑,建筑格局由东向西,进入祠堂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宏伟精美的正堂,有左右两回廊,在正厅背后有广阔的草坪,庭前有雨坪及直径18米的半圆月池。

黄 氏 家 庙:

又名:康复公祠地理位置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茶山口

建筑历史: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落成,历时36年,至今已有319年历史

占地面积:3021.5平方米

黄氏家庙坐落茶山口寨上山麓,是芷溪黄氏裔孙为纪念开基始祖庚福公而建造的祖祠,因规模宏大,乡人也称大祠堂。庚福公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6-1487年)由连城楮岭迁居芷溪,已历500多年。

整体布局

黄氏家庙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类建筑,建筑格局由东向西,进入祠堂之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宏伟精美的正堂,有左右两回廊,在正厅背后有广阔的草坪,庭前有雨坪及直径18米的半圆月池。

正堂

上厅正堂有一神龛,正中写着芷溪开基始祖考妣神位,神龛上额悬挂一块牌匾,匾书“木本水源”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神龛两边壁画皆是一对凤凰,上首凤凰站在岩石上开屏,头朝下,尾向上;下首凤凰站在红牡丹丛中展屏,头朝上,与上首凤凰和鸣,给人一种轻松和谐的感觉。

左右各有一小神龛,原是作左昭右穆神主牌位。上厅柱上的联文:“世泽睿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烈;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据传,此联文原系宋代黄庭坚山谷道人为江西分宁江夏堂所撰,系族人移用于此祠的;字为乾隆时吏部尚书兼太子太师黄锦所书。

上厅左木壁上刻着“忠廉”二字,右木壁上刻着“孝节”二字,这四个大字足有150公分大,系临摹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写的。上、下厅的天花板用木板拱成,天穹形状。所有屋梁两端都有凸出的雕刻的花卉,涂以相应的油漆。上厅、下厅过道回廊都是可以相通的,中心一个大天井,这样的结构,其特点是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即使容纳很多人仍感到舒适。

长廊

长廊正中天花板上的壁画为“双凤朝阳”,姿态娴静;左右天花板上的壁画是大小雄师相戏,喜气洋洋。长廊左右各有木板栏杆。长廊中间的前面有两级三合土台阶,台阶左右各有一面石鼓。

牌匾

先前祠内屋梁上挂有许多牌匾,缙绅名录,可惜建国后被粮站拿去改建粮库,运走的无法追查,现从本祠堂的粮仓里清理出来的仅有“文魁”四块、“州司马”三块、“父子乡宾”、“明经”、“亚魁”、“选魁”等牌匾,三块“缙绅名录”现还挂在梁上。

屋顶地板

上、下厅的屋脊两端有飞鳌,大屋间屋脊的外端有叉角。雨檐两边都有飞檐,瓦口是橙黄色的釉瓷瓦,远远望去气势不凡。

地板一律是“三合土”,所谓“三合土”是用沙子、石灰、黄土(少量)用黄糖水拌成,用园木棒夯实。“三合土”厚度达10公分以上,其坚固耐磨程度胜过一般石板,且不会回潮。经过几百年仍完好无损,光可鉴人。

外围

从大门起沿山坡筑起围墙,把祠堂、草坪、雨坪、池塘环抱在怀中,整座祠堂如婴儿坐在摇篮里。站在大门口和祠堂正厅门口,均可俯瞰芷溪全貌。相传,黄氏家庙的选址和布局安排得到风水名师的指点,是块风水宝地。事实上也灵验,建了黄氏家庙后,子孙昌盛,枝繁叶茂。

黄氏家庙还被当地称之为“芷溪一绝”,因为自建立以来,祠堂内从无蜘蛛结网。周围虽有水槽,夏天却也没有蚊虫。此奇何解,黄氏家人不如去一探究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