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迫於父母及社會輿論的壓力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一傳統觀念深深地植根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正值適戀適婚年齡的80後女單身族的婚戀問題是父母最操心的。每逢節假日或家庭聚會,8090都難免遭遇父母的催婚,鄰里街坊也表現得過分關心——“有對象了嗎?”“今年不小了吧,該找了!”今天爲你安排個相親,明天再給你介紹個朋友,後天再叫你去參加個什麼聯誼活動……太多的“關心”,搞得80後女單身族們是焦頭爛額、狼狽不堪。似乎在父輩眼中,到了適婚年齡還不考慮婚姻大事是很不正常的,特別是那些思想比較保守的人還會帶着有色眼睛看你。社會輿論的壓力,太多的流言蜚語讓90後女單身族們難以招架。

2、“剩女”現象引起的危機感

“剩女”,是當代大齡女青年得的一個新稱號,指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的未婚女子。她們經過漫長的求學路,有着高學歷、高收入,卻沒工夫顧上自己的婚姻大事,等到一切條件都具備了,才發現年齡已經稍微有點大,而這時的她們發現年齡相仿的男士要麼已經婚娶,要麼事業還未成功,很難再碰上合適的人選,她們徘徊等待,到最後就成了“剩女”。這一切給90後女單身族敲響了警鐘,她們開始有了危機感,擔心自己也會被“剩下”,恐慌感不知不覺在他們這一代人中蔓延開來,在這樣的壓力下,她們強迫自己走出象牙塔,抓住青春的尾巴,儘早定下自己的終身大事。

3、 拓寬交際圈

現代人的人際交往圈子普遍都很窄,並且有逐漸縮小的趨勢,除了工作上的夥伴和家人親屬外,基本沒有什麼更多的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和慾望。在這麼狹窄的交際圈中,要想找到合適伴侶的概率微乎其微。而相親能夠把原本完全沒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聯繫到一起,無形中擴大了交際圈。特別是相親會這種集體相親的形式,囊括了各行各業各個階層的人羣,這種相親方式提供了個體間交流溝通的平臺,參與者在相對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認識了更多的人,必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4、爲擺脫單身現狀產生的心理不適

90初的未婚族因沒有組建家庭,在外受到委屈、打擊時缺少家庭的慰藉和關愛,極易產生孤獨、寂寞的情緒,久而久之,必然產生一些心理不適,給心理健康埋下隱患,嚴重的個體還可能會產生焦慮症、抑鬱症等嚴重的心理障礙。這時的她們渴望家庭的慰藉,產生組建家庭的動機,相親給她們提供了現成的機會,自然是她們力爭的方法之一。

5、嚴峻的就業形勢

相親隊伍中,不乏有在校的女大學生。現在就讀高校的女大學生基本上都是1995年後出生的一代。按理她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還不必花太多心思在婚姻上,但現實是,在很多大學校園裏,已經有不少女生急於嫁人,投入到轟轟烈烈的相親行列中了。究其原因,還是受眼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高失業率現狀所迫。於是便有一部分人存在僥倖心理,認爲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好老公就不用面臨這一切了。她們採取了逃避壓力的做法,寄希望於未來老公身上,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在相親上。

6、爲了生育健康的下一代

許多研究和結論證實,22歲到33歲爲適育年齡,而27、28歲左右則是優生優育的最佳年齡。90後單身族們則正處於這一階段,特別是95年前的一羣,更是接近和達到了最佳的生育年齡。每個人都希望生出健康的寶寶,90後亦不例外,她們也更希望在自己的黃金生育期來懷上健康的寶寶。因此,爲了下一代着想,她們也願意通過相親來找到另一半,從中國人的傳統,爲下一代考慮總是比自己考慮的多,因此,這一心理現象是可以理解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