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畫潑墨蘆雁,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極盡飛鳴、食宿、游泳之態。因他畫蘆雁,稱其所居名“葦間書屋”。

蘆雁

文 / 邊壽民

秋風白雁下黃蘆,要作無人看處圖。

廿載江湖邊塞客,於今衰病息菰蒲。

有人徵畫自攜錢,宿食飛鳴要畫全。

老我孤蹤少儔侶,只圖隻影落秋煙。

邊壽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鳥畫畫家。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山陽人(今淮安區),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淮安秀才。善畫花鳥、蔬果和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其潑墨蘆雁,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極盡飛鳴、食宿、游泳之態。潑墨中微帶淡赭,大筆揮灑,渾厚中饒有風骨。又善以淡墨幹皴擦小品,更爲佳妙。因他畫蘆雁,稱其所居名“葦間書屋”。他又工詩詞、精中國書法。和鄭板橋、金農等人齊名。

邊壽民以善畫蘆雁名聞海內。畫潑墨蘆雁,蒼渾生動,樸古奇逸,極盡飛鳴、食宿、游泳之態。此件《蘆雁圖》題詩曰:板橋一曲水通村,岸闊沙平綠有痕。我畫雁鴻求粉本,葦間老屋日開門。不僅昇華了畫意,也足見其文學修養和藝術主張。

邊氏蘆雁圖形象生動,造型極爲準確,擺脫了前人繁細的表現手法,刪繁就簡,形神兼備。他認爲“畫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並根據紙墨的特點,大膽落墨,昂示了其繪畫上的深厚功力。壽民用寫竹法繪蘆葦,濃淡、枯潤、疏密兼而有之,多以赭墨繪灘頭、蘆葦,雅淡有致,深得“遺貌取神”的妙趣。後有擅長蘆雁的畫家,如薜懷、程璋等人,皆仿“葦問居士大意”,可見其對後世影響之深。

憶江南·葦間好

邊壽民

葦間好,明浦豁西窗。

兩岸荇蘆侵闊水,半天紫綠掛斜陽。

新月到迴廊。

葦間好,最好是新睛。

寺後菜畦春雨足,城頭帆影夕陽明。

人傍女牆行。

葦間好,初夏最關情。

淺水半篙荷葉出,深蘆一帶水禽鳴。

雨後雜蛙聲。

葦間好,重九雨霏霏。

古寺客穿紅葉出,小舟人載菊花歸。

酒熟蟹螯肥。

近人鄧實在爲《邊壽民花卉蘆雁合冊》所作跋中論邊畫雲:寫生之妙,不難得其似,而最難得其神。得其似者,畫工優爲之。得其神者,非天才不辦也。蓋必胸有別趣,然後下筆始能生動;然此別趣又非可以意造作也,必其胸次極高,於畫外尤有無限神悟,故能一潑落筆,便有無窮生趣。……頤公蘆雁,世人所見一二幀,便覺驚歎欲絕。此冊凡八頁,皆寫蘆雁飛鳴宿走、飲啄游泳,或羣或獨,無不備具,無不精妙。

正如他自己曾說過的:“自度前身是鴻雁,悲秋又愛繪秋聲”,達到了“雁我兩忘”的境界。葦間書屋先後有6位畫家爲之繪製《葦間書屋圖》,50位文士爲之題詠。

金農調侃地說:“三分水,一分屋。菰蘆聲,秋雨足。中有人,媚幽獨。時高吟,滄浪曲。破毛禽,晚爭浴。畫出來,黛五斛。”

鄭板橋讚揚:“畫雁分明見雁鳴,縑緗颯颯獲蘆聲。筆頭何限秋風冷,盡是關山別離情”。

清 邊壽民 蘆雁圖冊十開

41.3x31釐米 紙本水墨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聲明:本文來源私享藝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