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國考筆試還有20天,從現在開始一點點積累申論考試所需的資料,很顯然是不夠的,那麼,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使申論有所提升呢?有一個速成的方法,就是“抄”。

很多人問申論怎麼“抄”?今天,貝考醬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自我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做申論概況題。

概括題是申論考試的基礎,也是申論考試的必考題型,一般出現在第一題,很多人有這樣的疑惑,概括題不就是總結歸納?爲什麼材料看得懂,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總結,感覺概括度挺高的,卻得分不高,亦或是成績忽高忽低,很不穩定?

其實申論當中的概括題是一種歸納思維,而不是演繹思維,也就是概括過程中,不要過多添加個人的修飾詞,或者個人經驗總結,而是儘量原詞原文,即要會“抄”!

會“抄”這點從題目要求就可以解讀出來,比如2015年各省聯考申論第一題:要求:全面,準確、簡明,有條理,不超過200字。

一般概括題的作答要求爲全面:(踩全要點)、準確(踩準要點,原詞原文)、簡明(字數符合規範,摒棄無用詞彙)、有條理(分點作答)。所以概括題中要求客觀準確,也就是要學會“抄”原文,原文究竟怎麼抄,在這裏例舉幾個抄寫的原則:

重複原則:反覆出現兩次以上的詞彙,高頻關鍵詞,抄下來。

專有名詞原則:專有名詞、專業術語、不好懂的,相對規範的詞句,抄下來。

名人原則:領導講話、重要人物的觀點,抄下來。

關聯詞原則:轉折、遞進、並列、必要等轉折詞附近的內容很重要,要主要辨別,比如“不僅……而且……”兩個可能都要抄,“但是……”後面肯定要抄下來。

無用詞彙原則:形容詞、詞不要抄。

引號原則:引號一般意味着着重體現,引號裏的詞彙抄下來。

對策原則:體現對策、特點、結論,比如有必須是,最後得出……等詞彙後面要抄下來。

段首段尾原則:段首段尾都起了總結作用,抄下來。

所以在申論寫作中,“抄”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有所取捨,有所總結,有所歸納。不要盲目生搬硬套,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