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进入下半场,AIoT大时代来临。AIoT的典型特征是:数据多维,规模庞大。目前典型的城市视频系统,是数以万计的,大一点的城市是百万级(一类、二类、三类加在一起)。

城市每天获取各类感知信息,远超传统手段获取的信息量。而事实是,飞速提升的数据量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边端的智能和对整个城市的综合管理,不可能通过单个或几个摄像头的智能即能实现,所以一定需要一个中枢的概念。

AI龙头商汤科技,自2017年首次提出“城市视觉中枢”的概念,直到今天我们发现整个安博会,比较有名的人工智能企业,都在谈视觉中枢或类似概念。而商汤科技则倚靠不断升级的中枢能力,为“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提供澎湃的底层AI原创力,实际上是“城市视觉中枢”的升维。

关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AI City OS)”提出

智慧城市发展到如今,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总体与视频监控的发展过程保持同步。从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到智能化(AI驱动)。

数字化及网络化,本质还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而智能化阶段,要求对城市关键要素和对象进行动态建模,进而理解、分析和预判城市行为,在海量城市大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有效工具。因此,不同于智慧城市早期“分散”模式,城市的智能化发展需要一个集中的“大脑”中枢,操作系统亟需呈现。

本次安博会上,AI龙头企业商汤科技提出了“智能城市操作系统(AI City OS)”,该系统以商汤的城市视觉中枢为核心,城市视觉中枢以商汤方舟平台为基础,并新增加了“SenseSpring 深泉平台”,合力协同以支撑智慧城市全场景的业务创新。

“应用”在每个行业里都有自己的需求。不同的单位,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场景都有自己的需求。但是核心后面的能力可能来源于同一个平台,所以定义一个智能城市的操作系统,具有核心原创技术的企业把AI基础能力提供给行业,大家在这上面来做很多很多的应用。

城市操作系统”既不是系统集成层面,也不是云计算或者云服务,而是一整套通过AI赋能城市各业务场景的智能应用创新系统。“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架构希望建设统一的有机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建设智能城市,而不是以卖云/算法/芯片/产品为出发点。

在算法层面,目前很多应用背后的算法模型是共用的,将这些算法沉淀成积木化的模块,再把这些模块开放、复用,可以大幅降低合作伙伴做“AI+X”的准入门槛、提升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降低开发成本,也可以缓解AI人才匮乏的现状。

关于商汤“智能城市操作系统(AI City OS)”架构请参考下图。商汤将以该操作系统为核心理念,通过自身全栈解决方案或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智能城市应用生态,加速智慧城市智能化建设。在实现对全场景赋能的基础上,将城市打造成一个便捷高效、安全温暖的智慧生命体。

SenseFoundry和SenseSpring一起,打通从数据采集标注、模型训练部署、业务系统上线的整个链路,构建多样化场景需求与模型高效生产的闭环;同时,赋予客户本地模型生产能力,自主满足长尾需求开发。最终,让AI算法的场景化和规模化及自动化生产成为可能。

关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AI City OS)”特点

打个比方则比较容易理解,可以把智能城市看成一台“超级计算机”,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相当于计算机中的Windows OS,智能交通等多种行业应用及解决方案则相当于Office/CAD/PS等应用软件。智能城市操作系统可以管理智能城市中的各项资源,支撑各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垂直应用。“智能城市操作系统(AI City OS) ”的最底层是基础层及云平台。

在这个操作系统里,最大的亮点是它具备了算法生产能力,以及算法生产环境的前置。之后利用本地的数据,基于本地一些客户的需求,来生产定制化算法。

这套操作系统还有很多的基础能力,在于怎样去把一个算法的效能发挥出来,怎么提供很大的并发,去满足所有的应用需求。因此,它是一个基本操作系统里面的很多基础功能,最后提供的是一个非常容易使用界面的应用接口,给上层的应用去做实现,到行业里去落地。

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能够处理所有接入这一层的数据,这个数据可能是来源于视频数据,也许未来还有一些多维数据(行业信息等)进来。其实要支撑这样海量数据的接入,也不是一个很容易的架构。因为传统的数据只要不是视频数据,都没有很大的量。但是现在把几万路的视频接进来,每路视频都是几兆的码流,是一个很大的数据量,这里面要实时的对它进行分析,其实是很大的挑战。

在这个操作系统里面,商汤在行业里首次提出把“算法生产环境前置到客户处”。如果在一个城市里建造一套智能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是配置了一个算法的生产能力,它能根据这个城市里本身的数据和业务需求,来给它不停的生产新的一些算法,新的一些人工智能的能力,这是商汤能力一个非常核心的特点。

商汤科技升级的 “城市视觉中枢”,实现城市全场景覆盖,以应对新型智慧城市AI City建设中,超大规模、多源、多态、融合分析需求,为城市提供“能看懂、能思考、能指导行动”的核心分析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全面进入AI时代。

关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AI City OS)”云边端

商汤理解的云边端其实和传统的IT厂家所讲的云边端还是有区别的,商汤的算力是可以在云边端进行动态的调度——端侧有端侧的算力,边侧有边侧的算力,云侧有云侧的算力,所以具体的算力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调度。这一点与华为的“轻量云”解决方案有类似,华为虽然强调“一片云”,但实际上是多片云,云之间具有算力动态调配功能。

算力动态调度:

算力在云边端是可以动态的分配,这样整套系统才能够让整个智能能够无处不在的深入到整个城市里面去。现在有的城市已经达到近7万路视频接入,在视觉中枢做一个集中的处理。

数据动态上传:

所有在端侧和边侧产生的原数据,可以按需上传云端,或者云端能够把所有各地的遍布城市的端侧和边侧的数据汇聚,只有数据汇聚之后,才有大数据分析及处理的基础能力。所以大数据带来的大价值,是需要数据在云边端无缝连接,它能够很好的传递。

算法持续升级:

云端算法训练、迭代完成,得到了一个新的算法,如何在边侧和端侧去动态升级它的系统,让它能够实时去更新一个能力更强的算法,然后它得到的数据和原来的数据还能够兼容、还能够延续,这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有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只要一升级,原来做的所有的特征都是作废了,完全没有办法用,算法升级之后,还能兼容上一代的特征。这也是商汤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能够实现云边端的协同,算力、算法、数据才能够在这里面打通。

小结:商汤定义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AI City OS)”,旨在为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提供全面、可靠、开放的架构参考。连横:以商汤原创AI技术驱动的智能城市计算云为视觉中枢,整合端边云智能全技术栈能力,支撑智慧城市全场景的业务创新。合纵:以该操作系统为核心理念,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智能城市应用生态,加速智慧城市智能化建设。商汤在实现对全场景赋能的基础上,将城市打造成一个便捷高效、安全温暖的智慧生命体。“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是人工智能时代,为实现城市生产力的再次跃进所倡议构建的全新协作模式。

做生态很难,安防行业目前的格局下,做生态更难。生态可能是“理性主义”,未必在商业实践及落地过程中如企业所一厢情愿。我们欣喜地看到华为、商汤等企业发力“生态”的决心,也从侧面反映出安防后入者进行“搅局”的一致路线图。显然能够系统性地思考,能够大胆地去探索,能够将自身的研发成果及积累进行输出和分享,能够“亮剑”技术路线,不管个体企业发展情况,至少整个产业就会往一个比较好和比较一致的方向走,值得鼓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