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事件

安川电机将在2018年春季正式面向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销售核心零部件。

安川电机将销售用于控制机器人的“控制器”和“伺服电机”。将把两种零部件打包向多家中国企业销售,并对开发提供支援。

为避免与自身销售的机器人形成竞争,安川电机将向用于电子设备组装等工序的平面关节型机器人(SCARA)等提供零部件,其自身不销售这些机器人。

议题

这一行为是否会进一步挤压对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生存空间?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该如何应对?

■为什么开放核心零部件供应?

从业务布局来看,安川电机设有变频器、运控、机器人和系统控制事业部四大事业部,并将各大事业部集结在上海,(其中,上海安川电动机器有限公司提供变频器和伺服电机;安川(中国)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销售),同时,江苏常州设有机器人生产基地,沈阳作为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生产基地。

安川电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集中爆发后,宣布一定程度上开放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将“控制器”和“伺服电机”两种核心零部件向中国企业打包销售,GGII认为主要基于企业在中国市场业务布局需求及产品差异化竞争考虑,强化各事业部业务配合能力,促进控制器、伺服电机等运控业务与机器人业务的合作。

在智能制造主流趋势下,企业需要通过协调工业机器人和周边的设备来提高产线生产效率,安川各事业部产品之间兼容性及拓展性,可满足产线的柔性化生产。此次面向用于电子设备组装等工序的SCARA企业等提供核心零部件,一定程度上可解决企业产线上的产品兼容性问题,为柔性化生产作铺垫。

■是否会进一步挤压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的生存空间?

从GGII数据来看,国内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正在逐步上升。

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良好的产业大环境给了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的机会;

另一方面,其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产品使用性能基本在企业客户接受范围之内。

此次安川电机开放核心零部件供应,以相互合作的方式拥抱国内机器人厂商,短时间来看,零部件产能能否匹配、市场渠道铺设等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对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仍有一定机会。

然而,中高端机器人产品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外资品牌机器人将核心零部件供应与本体捆绑式销售,使得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的局面仍将持续,长期来看,国产核心零部件厂商仍避免不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局面。

■该如何应对?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不断研发出适合机器人使用的专用的核心零部件以及定制化核心零部件,一方面通过提高核心零部件的性能来冲刺高端应用领域是国产核心零部件企业突围必须修炼的“内功”。

“提升产品性能,契合应用场景”是关键。

一般来说,产品研发设计从需求端出发,而国内核心零部件厂商在研发设计阶段主要对标参照国外核心零部件工艺参数,往往很难适用实际使用场景。

核心零部件企业只有针对实际应用场景研发相应产品并注重创新,才能解决行业问题,继而为企业市场开拓赢得机会。

“产品差异化竞争”是出路。

机器人产品有专用和通用型之分,对核心零部件在某些功能和性能的有相应的要求,然而,国产机器人在功能性能上并没有专为机器人行业的应用情况进行优化,这也是导致国产机器人在运动性能上与国外机器人有一定差距的原因。

在机器人应用场景逐步扩宽的情势下,核心零部件厂商应基于企业自身技术,产品差异化竞争才是出路。

-GGII加入

【高工产业交流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