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楚地指出了“下渡村楊孚所住之地”便是廣州“河南”名字的起源地。於是,人們楊孚所住的地方稱爲“河南”,廣州的“河南”與中國的“河南省”終於找到了關聯,只是,此“河南”又非“彼河南”了。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在廣州,人們提到河南、河北時,不一定是指中國的河南省和河北省。因爲,在廣州,也有河南河北之分,並且這種叫法已有許久的歷史,“老廣州”喜歡把珠江以南稱爲“河南”,把珠江以北稱爲“河北”。清代的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裏也曾描述過廣州的河南:“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謂之河南”,可見“河南”的名字一直比“河北”更經常聽到和提到,河南在建國初期是廣州下轄的一個行政區,一直到1960年8月,河南區才改爲海珠區。

其實,廣州的“河南”命名,在東漢時期就有了。今天,珊珊三丫頭帶大家一起到廣州“河南”的起源地“下渡村”的楊孚宅探訪一下。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珊珊三丫頭在下渡路大街穿梭,走進那密密麻麻握手樓時,發現下渡村已成爲“城中村”,不再是昔日田園,已成爲都市的一部分。

走到巷子口,先看到一個“楊孚故里碑”,在碑的正中寫着“楊孚故里”,下邊有楊孚故里介紹及指引一張地圖。在楊孚故里的介紹中,有一句話是特別吸引人眼光的,上面寫道:“稱楊孚所住之地爲河南,廣州河南之名,自此而起”。清楚地指出了“下渡村楊孚所住之地”便是廣州“河南”名字的起源地。那麼,這個楊孚是什麼人?爲什麼會把他所住的地方稱爲“河南”?

楊孚,是東漢時議郎,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居住在今天廣州人海珠下渡村。東漢的史冊上明確的記載着楊孚,他對嶺南文化具有先驅的意義,是嶺南地區晉身朝廷要員的第一人。他擔任議郎時,爲官清廉,以直言敢諫而著稱,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禮制。他所寫的《南裔異物志》,是我國第一部地區性物產專著,也是嶺南第一部學術著作,開創粵人著作載入史志的先河,對嶺南有開創性的意義。

根據記載,到了晚年,這位東漢的大學者楊孚從當時的都城河南洛陽辭官回到如今海珠區下渡村的家,隱歸故里。他帶回了幾株河南洛陽的松樹,並把松樹栽種於自己居住的宅子前,說也奇怪,當年冬天,沒雪的廣州竟下起雪來,松樹掛滿白雪。人們說:雪是受楊孚感召,從河南來,楊孚把河南洛陽的瑞雪帶回了廣州。於是,人們楊孚所住的地方稱爲“河南”,廣州的“河南”與中國的“河南省”終於找到了關聯,只是,此“河南”又非“彼河南”了。

楊孚當年所居住的地方在下渡東約一巷,其實離“楊孚故里碑”不遠,根據地圖的指引很快就找到了。在小路的入口處,用麻石立了一塊碑,碑嵌在路口的門楣上,上面寫着:“楊孚井,癸已年立”。從小路口進去,從前楊孚居住的地方,如今已是城中村密密麻麻的房子,巷道很窄小,外面陽光明媚與這裏沒有什麼關係,密密的房子城中村“握手樓“讓陽光難以照進來。

沿巷子往內走,走到深處,看到一口充滿了歲月感的水井,這口水井便是“楊孚井”,目前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到了晚年,楊孚隱歸故里,故住的地方就在。珊珊三丫頭沿着村的小道向內尋找,走了一段路,看到路的一邊,從路口進去,就是當年楊孚的住宅。在我眼前出現的只有一口不起眼的井:楊孚井。這口井是廣州歷史最悠久的古蹟之一,這裏是楊孚從前住宅的所在地,這口井是唯一留存下來的遺蹟,距今有1900多年的時光。此時,楊孚的住宅早已歲月中湮沒了,只留下楊孚住宅後花園的水井流傳至今 ,人們爲了表達對他的敬意,把它命名“楊孚井”。

珊珊三丫頭走近觀察“楊孚井”,這口井原是原生紅砂岩層中天然凹穴,紅砂岩層層紋理清晰可見,有種非常原始的風味。可能是因爲地面的升高,村人用青磚、花崗石砌在井身上部,還用水磨石修築井臺。此時,珊珊三丫看到井的一邊放着一個水桶,顯然村民還在使用這口井的井水,井上有一個鐵蓋,揭開向下看,井內的水量很大,井水離井口很近,幾乎伸手可觸。

此時,周圍靜靜的,眼前的這口“楊孚井”顯得如此沉默孤獨,身處不見天日的深巷中,井身周圍長滿了青苔,而井口早已斑駁,告訴人們這裏有古老的故事。楊孚井的留存,是一位傑出嶺南學者曾經存在的有力證據,因他住所而得的“河南”起源說,不管是真是假,在他的身上,我們古時廣州人的努力,也激勵我們一代代廣州人要努力。

那麼,你有來過廣州旅行嗎?你知道廣州也有個“河南”嗎?你知道廣州“河南”的起源嗎?你有想過原來廣州的“河南”與“河南省”還能有關聯?你聽過楊孚的故事嗎?如果只是留下一口古井的景點,你是否會來看看?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