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鉅變!這裏,從“爛泥渡路”變國際金融城 每年納稅過億的樓宇達100多幢

4月18日對於上海陸家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30年前的4月18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
隨着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上海陸家嘴金融城成爲中國金融交易最活躍的金融產業高地。

鉅變!這裏,從“爛泥渡路”變國際金融城 每年納稅過億的樓宇達100多幢

在上海浦東陸家嘴,1.7平方公里的中心區、420米的金茂大廈、492米的環球金融中心、632米的上海中心,作爲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的顯著標識,已經成爲不少遊客的打卡點。
張湧1991年來到上海,他見證了昔日的一條“爛泥渡路”,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原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張湧:金茂大廈底下的一幢樓1995年還沒有竣工,我路過的時候印象非常深,底下旁邊道路還是泥濘的鄉間道路。後來高度不斷被刷新,上海中心建成了632米,在全世界都能排到前幾位。我一直在陸家嘴工作,我家裏也在陸家嘴,我感到非常自豪。

目前,上海陸家嘴金融城已有商辦樓宇285幢,每年納稅額過億的有100多幢。 

在位於上海浦東一家貨幣經紀公司的交易室內,下午三點多,現場非常熱鬧和忙碌,有接近200名的經紀人通過喊價、打手勢的方式,對金融機構之間,比如:債券、外匯、衍生品等多個品種進行着撮合交易。

交易部的陳力峯告訴記者,2007年公司剛成立時,只有20來個經紀人,日均交易十幾筆。10多年過去,公司經紀人接近200人,日均交易2000多筆。 

上海國際貨幣經紀有限責任公司交易部總監 陳力峯:銀行間市場的總交易量就從(2002年)10萬億一年的規模發展到2019年1450多萬億的發展規模。這樣的發展速度使得這30年以來,上海這邊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沒有一天能夠停下來,市場一直在發展,我們就一直跟着市場不停在奔跑。

方寸之地的陸家嘴金融城已成爲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中心,陸家嘴的變遷是上海浦東改革開放的縮影。這裏是我國金融業名副其實的對外開放窗口,成爲外資金融機構佈局中國業務的首選地,擁有全國41%外資法人銀行,上海市71%的外資財險、人身險法人機構以及全國90%以上的外資私募機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