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好未來財務爆雷餘波未平,同爲中概股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再度被盯上。

  北京時間4月14日晚間,著名調查機構香櫞在社交媒體上發佈針對中概股跟誰學的做空報告。在報告中,香櫞認爲跟誰學誇大財務數據、存在虛假學員、管理層涉嫌多種金融欺詐等,最終直指該公司虛報收入高達70%,其股票應立即被停止交易,並啓動內部調查。

  對此,跟誰學方面及其創始人陳向東火速發聲回擊。陳向東數度通過社交媒體用“如此無恥”、“一派胡言”來形容這份報告,跟誰學方面也先後發佈兩份聲明予以駁斥。

  而這已是2月底以來跟誰學第二次成爲做空機構的“獵殺對象”。就在一週前,面對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的“狙擊”,陳向東纔在媒體溝通會上公開表態,希望跟誰學能夠成爲標杆,爲中概股真正樹正氣。

  然而陳向東的話音未落,該公司再度遭“狙擊”。根據香櫞在報告中的表述,這份報告只是跟誰學系列報告的第一部分,“由於近期衛生事件,我們在中國的實地調查被推遲,但我們將在不久後發佈更多報告,舉例證明該公司的欺詐行爲”。

  上述報告一經發布,跟誰學股價盤中一度暴跌近10%,隨後股價震盪上揚,最終收報31.2美元,跌幅縮窄至0.64%。

  1

  被指高估70%的收入

  繼Grizzly Research之後,做空機構香櫞並沒有給中概股跟誰學太多喘息的機會。

  在這篇做空報告伊始,香櫞就將跟誰學定義爲“2011年以來造假最明目張膽的一隻中國股票”。其稱,所有騙局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如果一件事情表明看起來太過於美好,那這肯定是個騙局。

  香櫞首先對跟誰學財報上的數字可信度提出質疑。其通過將新東方、好未來、新東方在線(港股01797)和跟誰學不同時期的業績進行對比,以及跟誰學在中國媒體報道及行業調研中“缺席”,並根據跟誰學管理層近日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的說法,最終認爲跟誰學虛報了高達70%的營收,並無意減緩欺詐行爲。

  香櫞表示,在其調查的18個課程中,總計有34726個學員ID。在這些ID中有27558個是唯一的,這證明有一定比例的用戶同時購買了2個或多個課程。而這34726個ID的總收入,根據其推算爲7090萬元。

  香櫞將該樣本收入推算到其餘未追蹤課程的收入上,得出2020年第一季度跟誰學K12業務的收入爲3.16億元。這與2019年第四季度K12業務收入相比有60%的下滑。“考慮到過去四個季度每季度近乎翻番的一貫增速,我們認爲2019年的營收高估可能高達70%……我們懷疑跟誰學用重複的班級來掩蓋他們的數字。”

  這家知名機構表示,根據跟誰學在中國發布的資信報告披露,2018年淨利潤1125.2萬元,而在遞交美國證監會(SEC)的報告中,跟誰學披露2018年淨利潤爲1965萬元,前者比後者少了74.6%,因此香櫞還質疑跟誰學存在掩蓋欺詐方面的問題。

  對於跟誰學給出中美通用會計準則(GAAP)的差異所致,與經營數據完全無關的解釋,香櫞卻不以爲然,其認爲跟誰學管理層在說謊。

  緊接着,該報告質疑了跟誰學的“明星教師”。據香櫞稱,跟誰學在招股書和企業資料中的賣點是“通過技術讓教育變得更好”,後來意識到自己微薄的技術支出與這個故事並不相符,又將故事改爲有“明星教師”,“然而,這些跟誰學的老師們卻沒有合同,沒有自己的網站,也沒有在任何地方掛牌”。

  此外,該報告還羅列了跟誰學的經營疑點。香櫞稱,今年年初,跟誰學宣佈將向湖北省內,尤其是武漢市的學員發放價值2000萬元的免費課。而經過其廣泛的盡職調查數據顯示,跟誰學2020年一季度的付費用戶中,有近一半來自湖北省,而且大部分來自武漢市。“這讓人感到不安,因爲這隻能說明跟誰學一開始就不具備強大的多元化生源,而且之前的銷售收入基本都是誇大了。”

  最後,香櫞還指出,跟誰學還存在僞造大批用戶虛增收入的問題。報告稱,跟誰學不止一次被指通過在微信羣植入假冒的學生用戶虛增收入,其還援引機構Leaps Capital的說法稱,(跟誰學)約有80%的用戶是捏造的。

  2

  創始人、公司火速回擊

  與2月底遭受Grizzly Research做空後的反應速度相比,跟誰學這次在反擊上可謂神速。

  在香櫞報告發布後,陳向東率先通過社交媒體駁斥香櫞報告是“無恥”、“無知”的。同時,跟誰學方面也在4月15日凌晨發佈聲明稱這份做空報告“污衊中概股大多爲造假公司,刻意曲解及污名化中國上市公司”。

  “Citron(香櫞)的做空報告,有大量重複此前灰熊做空報告,已經被管理層澄清並舉證的內容,此外,該做空報告完全不知曉公司K12課外輔導收入的主要來源爲跟誰學旗下品牌高途課堂,其對公司業務運營的無知令人髮指,其試圖誤導投資者和公衆的意圖昭然若揭。”跟誰學在聲明中指出。

  故事到此並沒有結束。北京時間4月15日午間,跟誰學官方再發長文,針對做空機構香櫞提出的質疑進行正面回擊。

  “該份報告充滿了主觀惡意,以偏概全,企圖誤導投資者和公衆,以達到做空機構做空牟利的目的。這家做空機構惟利是圖、毫無底線的特徵是如此明顯。”跟誰學在回應的開頭對做空報告予以定性後,並未直接對做空報告給予解釋,而是翻出了香櫞“翻車”的“舊賬”。

  “今年2月份,當渾水發佈針對瑞幸的做空報告時,香櫞在其官方社交平臺上表示,該公司通過商業數據、應用下載以及訪談競爭對手都確認了瑞幸的數據,證明瑞幸在中國業務爆發。香櫞資本創始人Andrew Left更公開表示,瑞幸的股價或將翻番至60美元,他將繼續持有瑞幸咖啡的頭寸。”跟誰學稱,如果說香櫞曾經非常嚴謹地研究過瑞幸,那麼今天它以同樣“嚴謹”的態度,發佈了針對跟誰學的報告。

  記者注意到,在跟誰學給出的9條反駁意見中,第一條便是直指香櫞做空報告具有片面性,“在K12領域,高途課堂一直是本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爲何報告通篇並未提及高途課堂?”

  對於香櫞質疑的“明星教師”問題,跟誰學稱,明星教師沒有自己的網站,是因爲老師並不是出產明星的產業。“如果香櫞對中國有一定的瞭解,哪怕是和他們所聘請的中國人多聊一會,他們就會知道中國的一句古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而針對香櫞在報告中統計出跟誰學K12業務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爲3.16億元,這明顯低於2019年第四季度K12業務7.73億元收入這一說法,跟誰學回應稱,這是因爲香櫞忽略了另一品牌高途課堂。

  另外,香櫞在報告中提出,其調研課程上近一半學生來自湖北,其中大部分來自武漢,這一佔比並不正常。跟誰學反駁稱,在疫情期間向武漢地區捐贈了價值2000萬元的正價課,提供正價課的品牌是高途課堂。經過通過反覆統計和比對後發現,在香櫞所調研的課程中,湖北學生佔比約爲4%。

  4月15日中午,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看空是資本市場允許的機制,反駁時只需就事論事、完全沒必要惡意攻擊。跟誰學的駁斥主要是基於情緒而非客觀實際。

  “人們都說時間是最好的朋友,我們還說時間很快會證明一切。”4月15日下午1點,陳向東轉發上述《跟誰學駁斥香櫞做空報告》並再度公開喊話。

  對於該做空事件的後續發展,在沈萌看來,如果香櫞沒有更多令市場信服的舉證,這件事可能就此不了了之。如果香櫞舉證後,跟誰學仍然只是情緒性反擊,那麼在市場上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3

  連續遭“狙擊”

  跟誰學是一家中國互聯網教育科技公司,2014年6月由陳向東(前新東方執行總裁)帶領創建,團隊成員主要由來自新東方等著名教育培訓機構及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精英組成。

  2019年6月6日,跟誰學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爲GSX。和其他在線教育企業有些不同的是,跟誰學於上市前已經實現盈利。

  2月18日,跟誰學發佈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報告顯示,整個2019財年,跟誰學實現21.15億元淨收入,同比增長432.3%;實現淨利潤2.869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同比增長10倍之多。

  在目前普遍虧損的K12在線教育市場中,跟誰學如此強勁的增長速度猶如一枝獨秀。或許因爲靚麗的業績表現吸引了機構的注意,2月25日,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發佈一份長達59頁,題爲《刷出來的學生數量和財務造假》的做空報告。在報告中,Grizzly Research直指跟誰學2018年淨利潤誇大74.6%、刷單虛增學生人數以及利用未合併的關聯方分流成本,從而進行財務造假。此外,Grizzly Research還直呼跟誰學是“最差的上市教育企業”。

  次日,跟誰學方面回應稱,“我們認爲對於這種主觀臆斷、邏輯混亂的報告不需要評價。”在這份做空報告發布35天后,4月3日,跟誰學發佈經審計的2019財年年報。5天后,陳向東在一場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媒體溝通會上公開表態,跟誰學是一家以誠信爲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所有經營行爲和業績數據都是以誠信爲基礎,從不弄虛作假,從不誇大和粉飾,經得起檢驗。

  同時,陳向東還對Grizzly Research做空報告中的多項質疑做出回應。其中,面對在線教育行業普遍虧損,跟誰學沒有品牌、沒有廣告、沒有營銷,APP下載量不高,盈利卻高的驚人的質疑,陳向東對此解釋爲:“跟誰學不是靠融資活下來的,跟誰學是在彈盡糧絕的時候,我作爲創始人拿出錢來才活下來的。可以坦率的講,一個公司花的是自己的錢,和一個公司花的是別人的錢,人的行爲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會告訴每一個夥伴,要把每分錢花到極致狀態。”

  對於包括跟誰學在內的教育機構頻遭做空一事,安邁中國區高級董事孫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的教育培訓行業,尤其在線教育,這幾年整體市場需求非常旺盛,行業呈現高速發展的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容易誕生明星企業,也容易出現渾水摸魚的企業。高速發展的行業既被投資者看中,也被做空機構關注,這是在所難免的。”

  孫超表示,教育行業本身的特性也容易形成信息上的盲區。“舉例來說,比如教育行業的銷售收入,消費者可能花錢買的是一年的課程,但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消費行爲,有的人可能分成52個禮拜,每個禮拜一次課;有的人前三個月就上完了所有的課。這樣的情況就造成教育行業的銷售確認不是線性的,很難用一個平均理念匡算到每一個人,對行業並不瞭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在信息辨識上可能會出現盲區。給投資者造成的信息盲區,同樣有可能成爲公司造假的空間。”

  不過,孫超還表示,幾乎所有的做空機構都是以獲利爲目的的,而非對資本市場進行監督,每一份做空報告背後都有很強的傾向性。“對於衆多優秀的企業來講,自身的利益和中概股的清譽都需要去維護,一旦被做空,企業還是應該迅速和主動地通過無可爭議的事實,有針對性地進行辯駁,讓投資者和普通股民能夠儘快辨別真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