梃擊案

明朝萬曆年間,萬曆帝的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長子朱常洛,鄭貴妃生三子朱常洵。

因鄭貴妃得寵,萬曆帝想違背“立嗣立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爲太子,引發國本之爭,遭到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反對,而這也是導致萬曆28年不上朝的主要誘因。

梃擊案就在這種背景下發生了。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宮外男子張差手持木棒闖入大內東華門,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後被內監捕獲。

張差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宮內,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害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以了結此案。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是不是鄭貴妃已無定論,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導自演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梃擊案遂稱爲晚明三大疑案之一。

梃擊案雖已結案,然而宮闈爭鬥並未真正停止,接下來發生的兩件大案更是使得大明王朝風雨飄搖。紅丸案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萬曆帝駕崩。太子朱常洛繼位,改年號爲泰昌,史稱泰昌帝。

八月初一日,泰昌帝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即行走、儀態正常,沒有疾病的症象。

泰昌帝在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發銀100萬兩犒勞遼東等處邊防將士,罷免礦稅、榷稅,撤回礦稅使,增補閣臣,運轉中樞,“朝野感動”。

本來以爲泰昌帝新君繼位,會有一番作爲。不曾想,登基大典後僅十天,泰昌帝就一病不起。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獻紅丸,自稱仙丹。泰昌帝服後,病情稍緩,於是下午三時復進一丸。

九月一日五更時暴斃,內閣懷疑是鄭貴妃唆使下毒,旋即展開了一系列的追查元兇的舉動。其間,黨爭與私仇夾雜其中,連坐罪死者衆多。

這件因“紅丸”引發的宮廷案件史稱“紅丸案”。

但泰昌帝的死是否與紅丸有關,依然是一個千古之謎。移宮案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光宗寵妃李選侍照顧皇長子朱由校遷入乾清宮。

不到一個月後,光宗死於紅丸案,太子朱由校登基爲帝,爲明熹宗。

李選侍又想繼續侍奉熹宗,當時,李選侍與鄭貴妃、魏忠賢來往甚密。魏忠賢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機,把持朝政大權,堅持讓李選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宮內。

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企圖逼封皇太后,此舉引起朝臣懷疑,認爲她想垂簾聽政。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爲防其干預朝政,逼迫李選侍移到仁壽殿噦鸞宮。

此事件史稱“移宮案”。

李選侍雖已“移宮”,但鬥爭並未結束。“移宮”僅數日,噦鸞宮就失火,經奮力搶救,纔將李選侍母女救出。時人斥責東林黨欺人太甚,後來晉封李選侍爲康妃,加以安置,“移宮”風波纔算暫告結束。

它與梃擊案、紅丸案,一直是天啓朝黨爭的題目,史稱晚明三大疑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