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戰爭都沒有一絲人性,沒有一個溫暖的故事。雖然戰爭本身是殘酷的殺戮行爲,但是很多人的參戰是無奈,戰後的遭遇也是無奈。1945年的日軍侵華部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除了戰敗投降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江西山區裏面,再也不見昔日窮兇極惡,裝備精良的日軍,取而代之的是未成年的日本小男孩,餓的皮包骨頭,喫山裏的生老鼠,這樣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再留下來和國軍對抗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的返回日本本土,那是日本沒有運力,把中國戰場那麼多的敗兵運回去,再加上日本國內百廢不舉,沒有那麼多的工作崗位提供給這些回國的士兵。所以很多人長期滯留在中國境內。

這其中有一個人比較特殊,此人名叫石田東四郎,是日本陸軍士兵,因爲身負重傷,並且大腦也不清楚,在中國農村當了乞丐。一開始有人覺得可憐給他口飯喫,但是紙畢竟包不住火,時間長了大家發現他的眼神特別,操着日本口音,也就明白了他的真實身份。這時候他又得了重病,人人喊打,窮的快要餓死了。

有一位好心的中國農民給他一碗飯喫,讓石田活了下來。這人叫做孫邦俊,石田感動得滿臉都是眼淚,連連道謝。孫邦俊看他可憐就帶回家照顧起來。這下鄰居不願意了,你孫邦俊一箇中國人,是不是忘本了?日本鬼子前腳殺了這麼多相親,你就把鬼子領回家,是不是瘋了,氣的鄰居直罵他。孫邦俊跟大家解釋,這個人是日本的大學生,被迫來中國不久日本就戰敗了,他受了傷,沒有犯錯,要把他治好後送回日本。

誰知這一下子日本人跟孫家有了感情,一住下四十多年過去了。這期間孫邦俊已經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和孫子還繼續照顧癱瘓的日本老兵。幫他出醫療費,用光了家裏所有的錢,甚至在外面欠債累累。但是孫家不後悔。孫邦俊的兒子孫保傑通過多年的努力終於聯繫上了日本侵華時期石田的長官,把石田送回了日本親人的身邊,這一年是1992年,距離日本戰敗過去了47年。

近半個世紀之後,再次見到哥哥的石田弟弟泣不成聲。當地的日本官員表示,侵略中國是日本犯的大錯誤,他們非常的充滿歉意。希望兩個國家之間能夠友好的相處下去,再也不要爆發幾十年前那樣的戰爭。在那之後,來自石田老家的援助就源源不斷地送到孫家所在的村子,孫家人行善積德的故事也在當地和日本廣泛流傳。有很多的中國學生,來到石田的家鄉留學,得到了熱情的歡迎和友善的對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