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的話題源於一則讀者留言,大意如下——

“曉璃老師,你好。有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久,那就是,我覺得我是有點聰明和運氣的那種人,畢業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是不知爲何,我就是不願意努力,或者說,我不願意all in,我也贊同你說的,職場人在最開始的頭幾年積累最重要,但問題是,我好像找不到自己的熱情,對這份工作也有些厭倦,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卻總無能爲力,該怎麼辦呢?”

希望今天的分析,能夠帶給具有相同困擾的朋友一些啓發和幫助。

一、你不是懶,而是你的內耗嚴重

從我這邊的諮詢經驗來看,通常出現這種狀況,往往是因爲當事人內耗嚴重導致的,即,你可能內心不是非常認可眼前的工作,或者感受不到工作的意義,但又覺得做好這份工作無疑能提升能力,是關乎未來的跳板。

所以,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你不是懶,只是頭腦中這兩股力量來回撕扯,消耗了你大部分能量和精力,以至於內心能量不足,無法支撐自己的身體做出相應的行動。

從你簡短的問題描述來看,你的內心還是渴望在職場中有所作爲與發展的,所以你纔會對自己不夠all in的狀態似乎有些自責和內疚,這一點需要你繼續排查,是什麼讓你覺得自己沒有all in的?有沒有客觀的事實證據?或者是你最近是否遭受了什麼挫折,或者什麼不太好的反饋之類?

從這段描述僅有的信息來分析,你對現在的自己多少是有些不滿的情緒的,從你那句“我是有點小聰明和運氣”這個描述不難看出,你把成功應聘到這家公司的結果,歸因於聰明和運氣,而不是自己的努力。

那麼,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它也許存在於你的潛意識裏,那就是:你認爲自己是一個聰明的人,能夠在職場備受認可就代表着聰明,如果無法受到期待的認可就意味着不聰明,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證明你既是聰明的,但是受認可度似乎沒有預期的高呢?有的——只要你不去努力不去all in,你在職場中不如己意的表現就不是你不聰明的結果,而是你沒有足夠努力或者all in的結果。

所以,可能受這樣的潛意識驅使,你選擇了不去行動或者不去all in,是爲了成全內心對自己的這份“聰明有能力”的自戀與評價。

二、比起成功,更要關注成長;

在線下訓練營的課程中,我們會就人格特質部分展開充分的闡述和講解,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帶着大家充分認知自我之後,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未來應該如何調整,從而讓自己的狀態更舒服更自然,既能達成想要的結果,又能享受整個過程。

對於強烈判斷型特質的人來說,他們更傾向於自我證明,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希望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天賦,他們最恐懼的,是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失控感和無力感,所以恰恰是這種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容易放棄,因爲他們害怕那個達不成自我期待的結果的到來。

對於這類人羣,我們會建議他們適當地學會用成長的眼光看待自我,例如在職場中,我們不僅僅需要關注事情的結果本身,我們更要關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經驗教訓本身,哪怕是不那麼好的體驗,只要結果是積極的,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好的成長。

事實上,有些你以爲的失敗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你不用急於否定自己,有可能這是領導有意給你的鍛鍊機會,要知道,他們是能夠客觀評估你的能力以及事情難度的,有時候,他們會故意放給你一些可能無法達成預期結果的事情,只是爲了讓你去試錯,從而得到更快的成長。

所以,即便事情的結果沒有你預期的那麼好,也未必就很糟糕,你應該重點關注自己的成長和提升。

三、行動本身就是意義;

鑑於問題的文字描述有限,我謹給出一些建議,也許會有不完善之處,但希望能夠給到你一些思路和啓發。

1、建議去正規醫院做個抑鬱症的診斷;

要知道,抑鬱症的表現之一就有動力和熱情的缺失,對於經常感受到動力和熱情缺失的人而言,建議還是應該先去正規醫院做個專業的抑鬱症診斷,而不是去網上做一些亂七八糟的測試。

如果真的是抑鬱症導致,那麼早發現早治療,儘快和家人溝通,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如果不是抑鬱症,那麼可能只是有些抑鬱情緒,再去做相應的行爲調整。

2、行動本身就有緩解焦慮的功效;

在《動物世界》裏,我們經常看到,羚羊在看見獅子來襲時會拔腿就跑,這個時候,逃跑這項運動不僅能使羚羊倖免於難,還能降低羚羊內心的恐懼感。

我們的祖先在遇到險情的時候,也會通過行動緩解內心的恐慌。

但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如今的我們大多是在寫字樓裏辦公,過着兩點一線的生活,很少有運動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去刻意行動,就容易陷入焦灼的情緒中任由思緒瀰漫,會對自己的精力產生巨大的消耗。

所以,你可以嘗試給自己制定行動計劃,只要行動,例如,你可以規定自己每天回去寫個當天的工作總結,即便感覺今天似乎什麼也沒做也不要緊,給自己半個小時仔細回憶,專注完成這份總結,總之,讓自己動起來,每寫完一份,可以給自己設計一些獎勵。

3、痛苦可能只是你頭腦中的想法,不要被大腦欺騙;

在我們行動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可能會感受到痛苦,這個時候,嘗試把這種痛苦當作頭腦的想法,而不要被大腦欺騙。

例如,在你靜下心學習英語的時候,你焦灼難耐,感覺自己分分鐘學不下去了,不妨仔細察覺這個念頭,當你察覺出這只是你大腦的一個想法時,你就能慢慢平復心情,繼續做下去了。

希望我的分析,能夠給你打開一些思路,祝好!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爲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爲職業規劃領域爲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被評爲2018年度經管類十大好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