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期《名醫直播》邀請全國中醫疑難病專家臨牀診療中心專家、中醫世家傳承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痿症科特聘會診專家張天豐主任,首次進行“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在線直播。中醫定向滲透療法使得藥物和其他治療性分子能夠直接進入機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氣行則血行,達到使受損的神經和肌肉能得到濡養,能在病根上把疾病問題解決了。

 【直播預告】

4月25日 週四 晚19:00~20:00

即將開播!敬請期待

張天豐主任

本期《名醫直播》邀請全國中醫疑難病專家臨牀診療中心專家、中醫世家傳承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痿症科特聘會診專家張天豐主任,首次進行“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在線直播。參與直播互動,讓你的所有疑問能在直播室與專家面對面得到專業解答。

4月25日19:00~20:00咱們在直播平臺不見不散。

【直播看點】

·中醫對神經肌肉是否過研究?

·神經肌肉究竟會出現哪些問題?

·中醫治病起效慢,是真的嗎?

·很多醫生都說重症肌無力治不好,是真的嗎?

·中醫能治癒重症肌無力嗎?

·肌營養不良都是父母遺傳得病的,是嗎?

·得了這種病,孩子十幾歲就癱瘓了,活不過二十歲,是真的嗎?

·肌營養不良,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治不好?

..........

“肌力”自測 如何堅持你的“肌”健康

第一:最常見的是力弱。肌病早期力弱出現於持久、用力活動時如表現爲跑步速度慢等。以後日常生活中一些動作,如行走、起坐等亦難完成,疾病後期肌肉完全喪失運動功能。

第二:肌疲勞。重複運動後出現肌力弱,休息後症狀減輕,故晨起時症狀較輕,活動後症狀加重,肌疲勞常見於重症肌無力、肌無力綜合徵、多發性肌炎等。檢查時可令患者重複動作多次,如睜閉眼,握緊及鬆開拳頭等連續引出腱反射,以觀察肌肉運動的幅度。

第三:肌痛及觸痛。肌痛有關的疾病大致分爲四種:肌纖維炎症,如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約半數有肌痛症狀,持續性出現,運動時可加重,爲炎症性肌病和代謝性肌病的特點。

第四:肌肉萎縮。肌肉萎縮是指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所致,導致患者長期臥牀,也易併發肺炎、壓瘡等。

第五:肌肉不自主運動。肌肉、肌羣出現的不受意志支配的運動,肌肉纖維連續、緩慢的自發運動,沿肌肉縱軸方向波浪起伏地運動。肌肉纖顫和肌肉束顫,多見於下運動神經元變性所致的繼發性肌萎縮。

自測結果:相對比與正常的肌肉,“肌病”的發生往往會伴有上述的症狀,如果出現“肌肉”疾病,請儘快到痿症(西醫神經肌肉疾病)就診,以免延誤病情加重治療難度。

張天豐主任

中醫肌病 如何應對

肌肉的中醫研究,早在《黃帝內經》開篇《上古天真論》就有這樣一段話,“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弊天地…”。

中醫認爲,肌就是緊繃、剛硬、發力的肉,而肉就是鬆弛、放鬆、柔軟的肌,肌肉需要張弛有度。否則生活中長期過度勞累、肌肉受寒、骨骼肌肉過於緊張等因素讓肌肉舒張過度,就會容易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肌肉痙攣、脊髓空洞、特發震顫等病變。

中醫“五行通絡”去痿症

通過傳統望聞問切、八綱辨證、六脈合參,根據人體悟性和陰陽以“治病循根”治療原則,系統治療配合中藥方劑,以內外合迅速恢復受損神,支持濡養肌纖維細胞、神經元細胞,有效改善病症。

第一步:中藥清理。祛除機體當中的風寒溼邪等有害物質,纔能有效阻止正常神經、肌細胞繼續再次受到危害,病根沒有了才能徹底治療你的病,穩定病情。

第二步:中藥調節。迅速疏通經絡、調理免疫內環境、平衡陰陽,免疫內環境增強了,提高了防禦能力,才能夠降低疾病反覆發作的特點。

第三步:中藥補氣血。中醫定向滲透療法使得藥物和其他治療性分子能夠直接進入機體,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使氣行則血行,達到使受損的神經和肌肉能得到濡養,能在病根上把疾病問題解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