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从80年代以来,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已逐步由传染疾病向慢性疾病模式过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现代医学尚无法使一些患病率高的慢性疾病治愈,致使不少人成为终身慢性病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和肢体残疾等。由于长期患病,患者注意力和兴趣变得狭窄,感到患病给个人、家庭及他人带来负担,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失去信心,呈现出抑郁、自责、退缩、厌世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人们患各种躯体疾病后总会伴随种种心理变化,据统计,癌症病人抑郁症的并发率达33%~42%。而在其他躯体疾病的病人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也比较高。如有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在所有住院病人中达22%~33%。中风后的前2周内达47%,在心肌梗塞发生后的数日内达45%,在心肌梗塞后3-4月达33%。躯体疾病常并发抑郁障碍,且常常不易被识别,有时即使被识别,也可能没有采取及时与恰当地治疗。而对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合理治疗,不但可减轻患者抑郁症状,而且还能改善其躯体疾病的预后,故希望能引起广大患者朋友的高度重视。。

人们患各种躯体疾病后总会伴随种种心理变化,据统计,癌症病人抑郁症的并发率达33%~42%。而在其他躯体疾病的病人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也比较高。如有研究显示,抑郁障碍在所有住院病人中达22%~33%。中风后的前2周内达47%,在心肌梗塞发生后的数日内达45%,在心肌梗塞后3-4月达33%。躯体疾病常并发抑郁障碍,且常常不易被识别,有时即使被识别,也可能没有采取及时与恰当地治疗。而对躯体疾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合理治疗,不但可减轻患者抑郁症状,而且还能改善其躯体疾病的预后,故希望能引起广大患者朋友的高度重视。

慢性病患者并发抑郁障碍的发病率

我国从80年代以来,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已逐步由传染疾病向慢性疾病模式过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现代医学尚无法使一些患病率高的慢性疾病治愈,致使不少人成为终身慢性病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和肢体残疾等。由于长期患病,患者注意力和兴趣变得狭窄,感到患病给个人、家庭及他人带来负担,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失去信心,呈现出抑郁、自责、退缩、厌世等症状,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因此,在慢性病人中自杀者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国外有研究显示,慢性疾病者中有30~40%有不同程度的厌世绝望感,而正常人中仅有4%;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中,厌世感出现比例更高,有的几乎经常产生自残自杀的念头。

其实患病后存在某些心理或情绪问题并不是丑事,“心理感冒”、“情绪感冒”也需要及时治疗,特别对肿瘤及其他中老年慢性病的患者,身边亲朋好友注意关注其情绪变化,尽早到心理专科就诊,从而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

——//////////——

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