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從發展規劃進入國家能源法


氫能一直被業內被視作21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早在2018年在中國氫能聯盟舉辦“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峯論壇”,發佈了《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在政策與法規層面,《報告》指出,氫目前未作爲我國能源體系的組成部分,氫能只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一部分內容,國家層面缺乏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


4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徵求意見稿),指出“氫能被列爲能源範疇”。時隔兩年之後,中國第一次從法律上確認氫能屬於能源,氫能正式步入我國能源體系。


在“能源法”第十一章附則中的第一百一十五條(術語的法律解釋)中寫道: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能源,是指產生熱能、機械能、電能、核能和化學能等能量的資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含頁岩氣、煤層氣、生物天然氣等)、核能、氫能、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電力和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


首入國家能源法 助力氫能產業發展


氫能能夠進入國家能源法,內人士普遍認爲這將極大助推這一行業的發展,不少氫能人士表示多年的提前佈局終究沒有白費,終於等來了氫能的大爆發。


目前,我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政策框架已初具雛形,地方產業集羣效應也開始顯現,但仍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規劃,將國內資源稟賦與能源戰略相結合,提高氫能在能源領域的戰略地位,引導傳統能源企業進場,保障安全、廉價、穩定的氫能源供應,才能爲產業發展打消後顧之憂。


對於生產和製造環節,我國氫能產業應堅持研究開發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體系,加速推進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和降本增效,新一輪補貼政策有望向該目標推進。隨着各個省級規劃和地方規劃的出臺,國內氫能產業與園區管理會進一步規範化、系統化,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合度有望提升。


氫能頂層設計重要 產業競爭力需提高


雖然在氫能發展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的支持,但是氫能商業化歸根結底還得靠氫能行業人提高自身在技術、市場等方面的競爭力,找到合適的突破口推進氫能與燃料電池的真正市場化。作爲已經在氫能產業上深耕多年的水氫人,需要更加堅定自己的小型制氫發展路線,徹底解決燃料電池的氫能來源的安全問題和成本問題,推進水氫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