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有更多的企業與企業之間都用釘釘去交流和溝通的話,大家在釘釘這樣的線上辦公工具上去探索下一步的功能和服務的可能性會越大, 如果能實現更多功能,它的黏性就會越來越強,企業用戶的線上化作業能力和比例也會越來越高。所以在我看來,新的起點到來了,新的工具和功能會出現,而且這一大趨勢裏覆蓋了很多不同的領域:僅僅在企業服務方面,就囊括了線上人才、招聘、面試、培訓到後續運營上的管理、銷售、溝通,會有更多企業化工具來幫助企業提高效能,也會有一批優秀的創業公司湧現。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GGV紀源資本 ”(ID:GGVCapital),作者GGV紀源資本,36氪經授權發佈。

作者介紹: 符績勳是 GGV紀源資本的管理合夥人,他在風險投資領域有超過20年的工作經驗,曾與衆多成功企業家合作。

符績勳一直關注在線旅遊、出行、企業服務、消費等領域的投資,曾投資去哪兒網(NASDAQ: QUNR)、優酷土豆(NYSE:YOKU)、Grab、UCweb、滴滴出行、滿幫集團、美菜等公司,目前也擔任小鵬汽車、哈囉出行、酷家樂等企業的董事。

符績勳在諸多業內重大戰略併購中擔任着重要角色,包括優酷和土豆(中國科技領域第一起數十億美元級的併購)、百度/去哪兒、攜程/去哪兒和蘑菇街/美麗說。

作者: 符績勳

編輯: 張穎

疫情帶來的近幾個月線上化辦公、線上教育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當線上化已成爲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態,創業者能否把握住這其中的機會?又有誰有能力衝上最高的浪頭?

線上化已不可逆

早上我參加了GGV美國辦公室同事組織的線上報告分享會,每位美國同事都隔離在家,這便引申到我猜想大家都在思考的問題。從2020年1月底開始,大家都最大程度地在線上去實現很多工作,日常看項目、開會都變成線上化。 當大家開始思考如何線上化地實現原來的線下活動時,顯然,在意識上、接受程度上,線上化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協同方式正在逐步變成一種新常態,這是全球化的不可逆趨勢。

除了我的美國同事之外,我們在中國的感受是,隔離期間,釘釘、ZOOM、飛書、企業微信這些產品的使用頻次、時間上都大幅度提升了;整個東南亞到印度也面臨了封城與居家隔離,它們的線上電商需求也在暴增。

前不久我們合夥人在討論的時候提到了近期的Time Sandbox“時間沙箱”, 這一段特殊窗口期時間在催化很多慣性變化,正如2003年SARS催化了大家信息化的需求,讓PC時代更快地到來。此前我們每人每天花在線上的時間是4-5個小時,其中很多時間是在生活化內容上,而疫情的幾個月期間,如果把釘釘、ZOOM這些產品的溝通時間疊加起來,每天會是8-9個小時或更長。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我們仍然處在企業間線上信息化溝通的初級階段:僅僅停留在實時溝通層面,還有很多溝通中的數據、信息、知識沒有被完全留存、梳理。投資行業需要在釘釘、ZOOM等產品上溝通創業項目,其他類型的行業和崗位的需求只會更多:比如HR領域的工作人員還需要這些產品支持面試和培訓;銷售本身便是個遠程辦公,各種各樣的信息的傳達、實時同步,甚至數據和業績的管理也需要實時實現。

當線上化成爲新常態,我們將需要更多智能工具來組織已經實現的線上化內容。想象一下,線上溝通能否被實時錄下來並直接轉化成文字,及時地成爲討論紀要,甚至被智能化地梳理和抽取?一旦信息被存儲,是否又需要開發引擎檢索,提煉實時討論的內容?一次合作是否能完全在線上達成,甚至在線上完成需要簽署的文本並付款,直接進行小額交易? 這些需求並非在此前沒有,只是在疫情當中,習慣更多地會被催化和養成,產生了更多想象空間。

所以在我看來,新的起點到來了,新的工具和功能會出現,而且這一大趨勢裏覆蓋了很多不同的領域:僅僅在企業服務方面,就囊括了線上人才、招聘、面試、培訓到後續運營上的管理、銷售、溝通,會有更多企業化工具來幫助企業提高效能,也會有一批優秀的創業公司湧現。企業服務工具的線上化,可能會成爲未來幾年的新需求。

巨人爭奪中的機會

看看目前行業裏的領頭產品,像釘釘、Zoom這些已有產品身上的亮點是值得學習的。如果有更多的企業與企業之間都用釘釘去交流和溝通的話,大家在釘釘這樣的線上辦公工具上去探索下一步的功能和服務的可能性會越大, 如果能實現更多功能,它的黏性就會越來越強,企業用戶的線上化作業能力和比例也會越來越高。

不過中國的疫情逐漸消退,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會逐步正常化(上下班、朋友聚會、看電影等),使用線上辦公的產品會減少,此時的線上辦公產品如何去維護線上化的價值呢?或許這些產品還有待增加更強的功能,但也需要一些時間。

多元化、多平臺化是未來的趨勢,也是巨頭肯定不會輕易放棄的市場,這意味着大公司會佔領市場上不小的份額。幾年前的雲服務市場有百度雲、阿里雲、騰訊雲等BAT系,今天的企業間線上化信息化溝通市場也有阿里的釘釘,騰訊的企業微信,字節跳動的飛書。

對比美國的雲服務市場,你會看到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都推出了各自的雲產品和雲平臺,這三家的共存也基於市場需求:很多企業需要實現多元化的場景部署。多元化重垂直的部署或許就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危、機並存

當多個平臺共存於市場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需要一些共性的工具來在多元化的場景裏面幫助用戶做多元化的部署,這裏就存在着創業公司的成長空間。

但機會和挑戰是並存的。對於企業服務公司來說,一款企業辦公產品是有網絡效應的,早早進入這一領域的玩家會先發制人,而且市場不容易被搶走。 但B2B的企業端決策則相對緩慢,一家企業的預算、消費方式需要很多人員去協調和決策,所以雖然存在機會,但企業服務公司的收入增長不一定很快。

當然,對比美國,很多企業互聯網公司的價值是後發制人的,當大家的付費習慣、消費習慣轉過來的一剎那,會面臨一個付費轉折點,可能有收入暴增的情況。但是,今天看到的在線化辦公習慣養成和付費意願還是會存在一些滯後期,這個滯後期會存在多久,沒有人能清楚判斷出來。

所以對企業服務創業公司來說,目前的市場給了大家很好的機會,但對於投資人來說,在評估公司價值時,不應該過度期望企業服務公司的收入會短時間內暴增。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每個企業服務公司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你的商業模式會決定你的價值點在哪裏。對比Zoom和Slack,兩家公司上市時期的市值是差不多的,但疫情期間Zoom的市值已經是Slack的2-3倍。

總而言之,企業服務領域的創業者將會在2020年迎來同樣不錯的機會。要注意企業服務產品的使用會有紅利窗口期,實際的消費或付費會是滯後的,所以關鍵是用長期的用戶留存和黏性來把握公司的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