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中,诞生过许多的王朝,而所有的王朝都逃不过从强盛到衰弱这个点,直至最后灭亡。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则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少数民族创建的王朝,那就是“成也摄政王,衰也摄政王“"成也孤儿寡母,败也孤儿寡母“。有人肯定会有疑问,何出此言呢?

公元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在沈阳驾崩,没有留下任何遗诏,经过各方势力的争夺后,所有人做出让步,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继位,是为清世祖章皇帝顺治。因其年幼,由其母孝庄文太后垂帘听政,叔父多尔衮辅政。

公元1644年,在睿亲王多尔衮的率领下,清军入关,正式取代明朝成为中国的统治者。清朝入关以后,多尔衮加封为摄政王。这便是清初的摄政王,他带领大清成为中国的统治者,由此开启了在中国两百多年的统治。而福临则在孝庄文太后的辅导教育下,也从一个普通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临天下的帝王。

公元1908年,38岁的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北京猝然崩逝,死因成谜。光绪帝一生无子,帝位无人继承,而此时油尽灯枯的慈禧太后最后一次掌握大清最重要的决策权,指定由光绪帝的异母弟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位,入嗣同治,兼祧光绪,也就是溥仪成了同治帝的嗣子。

可当时的溥仪只有3岁,还是个孩子,按照慈禧的遗命,由她的侄女隆裕垂帘听政,溥仪的生父载沣加封摄政王,主宰军国大事,而彼时的大清王朝早已不是昔日的霸主,而是一个腐朽的政权,摇摇欲坠。

果不其然,在溥仪登基后的第三年,隆裕太后因为各方原因,加上大清王朝确实回天乏力,只能同意溥仪退位,民主共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