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5000多年悠久的歷史中,誕生過許多的王朝,而所有的王朝都逃不過從強盛到衰弱這個點,直至最後滅亡。而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則用一句話概括了這個少數民族創建的王朝,那就是“成也攝政王,衰也攝政王“"成也孤兒寡母,敗也孤兒寡母“。有人肯定會有疑問,何出此言呢?

公元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在瀋陽駕崩,沒有留下任何遺詔,經過各方勢力的爭奪後,所有人做出讓步,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繼位,是爲清世祖章皇帝順治。因其年幼,由其母孝莊文太后垂簾聽政,叔父多爾袞輔政。

公元1644年,在睿親王多爾袞的率領下,清軍入關,正式取代明朝成爲中國的統治者。清朝入關以後,多爾袞加封爲攝政王。這便是清初的攝政王,他帶領大清成爲中國的統治者,由此開啓了在中國兩百多年的統治。而福臨則在孝莊文太后的輔導教育下,也從一個普通的小孩子成長爲一個合格的君臨天下的帝王。

公元1908年,38歲的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在北京猝然崩逝,死因成謎。光緒帝一生無子,帝位無人繼承,而此時油盡燈枯的慈禧太后最後一次掌握大清最重要的決策權,指定由光緒帝的異母弟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繼位,入嗣同治,兼祧光緒,也就是溥儀成了同治帝的嗣子。

可當時的溥儀只有3歲,還是個孩子,按照慈禧的遺命,由她的侄女隆裕垂簾聽政,溥儀的生父載灃加封攝政王,主宰軍國大事,而彼時的大清王朝早已不是昔日的霸主,而是一個腐朽的政權,搖搖欲墜。

果不其然,在溥儀登基後的第三年,隆裕太后因爲各方原因,加上大清王朝確實迴天乏力,只能同意溥儀退位,民主共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