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季《奇葩说》的开播,李诞这位非常规选手一炮而红。他给这个人人都在严谨理性的逻辑高速公路上疯狂飙车的节目带来不一样的血液。他好像骑了一头毛驴,站在路边看车来车往,然后气定神闲给交警打个电话:前面那辆黄色的跑车,车牌号xxxxx,麻烦拦一下,有点问题,违反交规了。此时此刻,众人都惊呼于他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竟然连极速飞驰的跑车车牌号都看得见;赞叹于他的镇定自若,面对呼啸而过的车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躲闪;甚至有人可能关注起他骑的那头可爱的小毛驴。却没有人会去想,你一个骑驴的,怎么上高速?你不也违反交规?

这个不恰当的小例子,就是想说明,脱口秀说到极致,是会带给人非常大的影响的。你不知不觉就被那种风格渲染出来的氛围包围,你的正常思维逻辑不经意就与之产生共振,达到同样的频率。即便在一个频率,你思考的也是为什么我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而非为什么他达不到我的境界。想要想把脱口秀说到极致,这不容易,所以才更突显出李诞的智慧,和脱口秀的魅力。

吐槽大会上的李诞

脱口秀有什么特点呢?风趣、幽默、随意、自由。它就像是在跟你聊天谈话,让你从心理上卸下防备,自然而然失去攻击谈话人逻辑漏洞的意愿。你的大脑就是自愿随他自由轻松地运转,他说前面有坑,迈!你就迈过去了。他没说坑里都是金子,也有可以爬出来的梯子,你也不去计较,就是那么下意识地听他指挥迈过去,还要谢谢他让你免于一次危险。

在上一期节目中,李诞就“博物馆失火,救名画还是救猫”这个论题展开辩论。他支持救猫,用三个观点解构了黄执中支持救名画的精彩辩论。黄执中的观点很好理解,你之所以选择救猫是因为你自己的人格和精神境界并不能达到更加在乎名画价值的级别,也就是说救猫的人比较俗,救画的人比较高尚。一个是个人的狭隘同情心,一个却是人类的财富,没有可比性。

而李诞一上来的第一个观点,就立马把黄执中大篇幅升华名画价值的论点解构。他说:艺术的价值在于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生命的价值在于活着。他没有否认名画的价值,却否认了价值的表现形式,换言之他为自己的论点打开一条路,这条路是铺在黄执中非要救画的双手之上——我不救画,画的价值也存在,可我不救猫,猫的价值就不存在了,显然我要救猫的。在这个前提下,他把能通行的道路拓宽,铺上沥青,让路看起来更漂亮更好走。所以他偷换概念说名画的价值是人赋予的,如果它被烧,那么它价值反而更高。就是脱口秀的模式,要夸张也要悠然自得,让人觉得你胸有成竹,又让人觉得你是不是闹呢?从而吸引观众更加集中的注意力来跟上他的步伐走上他的道儿。

李诞《奇葩说》

这还没有结束,观众才刚刚上道,随时可能掉头就走,所以他又补充了第二个观点来辅助自己的第一个观点。他说,他没有那么伟大,就很自私,没考虑文明和理性。假设他救了画会轰动一时,但转眼人们就会把他遗忘,但若没有救那只猫,午夜梦回良心难安。可是,没有人在乎他是否经受这样的精神压力,是否良心不安。这个观点强在他非常坦然地把每个人身上的私欲表达出来,又仅仅只是自嘲的形式一个人背锅。自私真的只是李诞一个人才有的吗?不,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平时善于伪装高大全、伟光正,我们更提倡做个无私的人,更歌颂高尚的人。我们通过他的表达与之共情,逻辑线自然会偏向他那边,因为人类的阴暗面向来如此。

李诞《奇葩说》

这一观点成功维护了自己的论点,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彻底否定正方论点。而要想彻底否定,就要从对方论点的中心价值上解构,于是他总结了第三个观点。他说,黄执中想要辩论的是我们能不能识别“远方的哭声”,而我觉得你作为人连“近处的哭声”都顾不及,又何谈“远处的哭声”?这个总结很强,强在落地。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你别一天天给我整那些虚无缥缈的价值观,我先能过好我自己的小日子就已然不错了,自顾不暇又谈何兼济天下?

李诞《奇葩说》

这样的论点我们并不能说他是好的论点,只能说是非常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偷换了概念,他虽然没有否认高尚,但却加重了底层大众小市民心理的合理性,让我们对自己的自私和庸俗没有了羞耻感。好像他就在为平庸发声,他在支持平凡。毕竟曲高和寡,金字塔效应。越底层人越多,俗气的观点其支持者自然也会越多。

李诞《奇葩说》

为什么我们说李诞的辩论犹如一股清流,他打破了我们对辩论的常规认知。传统的辩论是什么,我们要升华价值观,我们要拔高精神境界,我们要用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来包装人格和内涵。李诞不,他很油。我张嘴就是俗,但我俗得有味道,不low。我的出发点是建立在普民层面的,从根基上就比你的高规格高档次辩论更有观众缘。

李诞《奇葩说》

最能打动人的,永远都是同理心和同情心。从心理学本质来看,救猫和救画,双方其实就是一个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博弈。救画是同情心,救猫是同理心。双方都非常高级地把观众带到这两种心理中,这其实是一场很有深度的辩论,无论谁赢,都值得大家去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