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短史記-騰訊新聞,作者隋風

先說結論:《推背圖》的預言功能是假的,完全不存在。

若對《推背圖》的產生歷史、版本演變有基本的瞭解,很容易破除籠罩在它身上的那些神祕光環。

一、作者不是李淳風、袁天罡

就現存資料來看,《推背圖》的書名,最早見於唐代《大雲經疏》(敦煌本)。內中預言武則天將代唐稱帝:

"按《推背圖》曰:大蓄八月,聖明運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

《大雲經疏》是薛懷義等人爲頌揚武則天"身負天命"而創作的宣傳資料。內中引用了包括《推背圖》在內的18種讖緯之書。如果所謂的"《推背圖》曰"不是出自捏造(想一想今人作文中虛構的假名人名言),引文也沒有被篡改,那麼可以知道:當時的《推背圖》讖語,還不是齊整的五言或七言詩,而是長短錯落的雜句。

武則天

宋元時期,《推背圖》已常見於文人筆記與市井小說之中,但絕大多數未提及作者是誰。南宋人岳珂(岳飛之孫)的《桯史》,首次將《推背圖》掛靠在李淳風身上。他還提到,五代時期天下大亂,許多人稱王稱帝,有野心者就利用《推背圖》這類讖緯之書,來蠱惑人心,爲自己起事造勢。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始詔禁讖書",下詔禁止民間私藏《推背圖》,違者嚴懲。

自唐末藩鎮亂世至五代結束,前後長達百餘年。武則天稱帝時的宣傳工作,讓《推背圖》這個名字得到了普及。這百餘年裏的後繼者,自然有樣學樣,對《推背圖》要優先利用。所以,到了趙匡胤時代,"民間多有藏本,不可復收拾,有司患之",該書流傳已廣,很難搜繳乾淨,相關機構很頭疼。

岳珂說,趙匡胤靈機一動,想到了一種辦法。他命人將《推背圖》裏的讖語與圖畫的順序打亂,只保留已應驗的內容不動,抄寫100本投放民間,讓它們與真本一起流傳,久而久之,人們不知道誰是真本誰是僞作,就會認定是預言不準,不再收藏了。

"機智的趙匡胤"這個故事,顯然是假的。如果趙匡胤相信《推背圖》可以預言未來,那麼他就該明白,假書在市場競爭中是拼不過真書的,一定會被不斷兌現的事實證僞,他真正該做的不是造假書,而是禁掉真書。如果趙匡胤不信《推背圖》可以預言未來,他所要擔憂的則是該書會被野心家拿來蠱惑人心,他所要做的也是禁書,而不是造出各種不同版本的假書——版本越多,可供野心家們利用的空間也就越大。

事實上,自宋至清,歷代朝廷針對讖緯之書,使用的皆是查禁手段,無人效仿岳珂道聽途說來的"機智故事"。因沒人敢使用雕版大規模印刷讖緯書籍,所以民國以前傳世的《推背圖》皆爲抄本。

不過,岳珂的這段文字,仍提供了三點有價值的信息:

(1)《推背圖》在五代北宋時期已流傳甚廣。

(2)在岳珂看來,《推背圖》的民間流傳對朝廷是有害的。

(3)當時的《推背圖》已不止一個版本。

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所藏《推背圖》

岳珂之後,元初道士趙道一的《歷代真仙體道通鑑》一書,又將《推背圖》掛靠在了袁天綱(也作"袁天罡")身上。

之所以說是掛靠,是因爲五代編寫的《舊唐書》、北宋編寫的《新唐書》裏,都有李淳風、袁天綱的傳記,且列有二人著作數十種,其中並無一字提及《推背圖》。宋元時期流行的《新編分門古今類事》《新編五代史平話》等書,載有一些與《推背圖》相關的文字,但均未提及《推背圖》的作者是何人。元人編修的《宋史.藝文志》裏記有"《推背圖》一卷",作者也是未知。

略言之,《推背圖》之名見於唐初,行文發展爲現在常見的七言雜詩形式,則是宋元時期的事。南宋以前從未有人言及《推背圖》的作者。說李淳風、袁天罡撰寫了《推背圖》,只是後世以《推背圖》爲業的江湖騙子們扯虎皮拉大旗的"託名"之舉,。

李淳風註釋《張邱建算經》

二、《推背圖》的本質是"事後預言"

前文提到,民國以前流傳的《推背圖》皆爲抄本。這些抄本之間,文字差別很大。

世界各地的圖書館,目前尚保存有《推背圖》數十種之多,它們幾乎全部成書於清代及之後,包括了六十七圖本、六十五圖本、不同內容的六十圖本,以及現在最常見的所謂"金聖嘆批註本"。

這些版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的預言全部屬於"事後預言"。

比如,《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書中引用過一段當時流行的《推背圖》的內容,是關於方臘稱帝的:

"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

十千就是萬,萬字上加一點就是方,冬盡就是臘月,四句話合起來就是方臘要在江浙一帶起事稱帝。

這四句看起來非常準確的讖文,在方臘起義發生之前,是不見於任何文字記載的;而《水滸傳》引用這四句讖文時,方臘起義已是至少百餘年前的事情了。

流傳最廣的"金聖嘆批註本",是"事後預言"的集大成者。

民國四年(1915年),文明書局與中華書局出版《中國預言》,首次收入所謂金聖嘆批註的《推背圖》。出版者聲稱,此書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由宮中流出,經張之洞證實確認爲金聖嘆親手批註。

民國時期流行的"金聖嘆批註本"《推背圖》

宮中流出、張之洞證實,全是賣書人的胡說八道。

臺灣學者翁常鋒著有《<推背圖>研究》一書,對所謂的"金聖嘆批註本"有細緻的研究。翁發現了許多疑點,比如:

(1)金批裏的很多詞句,與金聖嘆的思想旨趣是不合的。

(2)金批版的正文裏有"匹夫有責""南轅北轍"等詞,這些詞在清代以前並不存在,唐代人怎麼可能使用清代纔出現的成語?

(3)金批版署名"唐司天監袁天罡、李淳風撰",其實這兩人都未曾在司天監任過職。

(4)金批版的配圖中,竟然出現了清代人和民國人的裝束。

金批版《推背圖》裏的清代人物

也就是說,金批版《推背圖》其實是民國初年的僞作。

僞造者的身份,有兩種可能。一是書商爲打造暢銷書牟利,請人編纂了金批版《推背圖》,因爲明清時代之人編纂的舊版《推背圖》當中,沒有關於清代300年之事與民國成立的內容,已經沒有了賣點。二是革命黨人出於宣傳需要,編纂了這本具有強烈的反清、反日傾向的《推背圖》。支持該推測的核心證據,是革命黨人何海鳴撰寫了長文來介紹這本書,他在文章中稱袁世凱正在查禁此書,然後又代替金聖嘆對書中的某些預言進行了批註,說它們指的是"二十一條"與日本對青島的覬覦。

由民國之人來預測唐宋元明清的歷史,自然是準確到令人髮指。

有一些細節也很有意思。明代流傳的《推背圖》裏,有方臘稱帝的內容;清代光緒年間流傳的《推背圖》中(原主人爲高延,荷蘭萊頓大學所藏),也還保留着這則古老的"事後預言";但所謂金批本,卻把這條預言刪掉了。

刪掉的原因也很簡單。中國文化以六十爲一甲子,代表一個輪迴。既然僞造者想給《推背圖》增加與近世有關的"事後預言",又不破壞六十圖的總數,那就只好刪掉那些年代久遠、已不那麼重要的"事後預言"(當然,也有一些"不講究"的續寫者無視六十圖的限制)。金批版以前的《推背圖》,都詳敘五代兩宋之事而略談明清。這是因爲:方臘稱帝對南宋人、元人而言,是件去日未遠的大事,爲了吸引受衆,那個時代的《推背圖》編纂者很有必要收入這則"事後預言"。但對民國的僞造者來說,太平天國、武昌起義、"二十一條"等等,都是比方臘稱帝更要緊的事情,更有資格成爲"事後預言"的一部分。

三、準確的"預言"擊中了時代的焦慮

綜上,所謂的《推背圖》,除了書名在唐代即已存在,其作者、文字、圖畫都是後人不斷刪改、重製的山寨品,它本不具備任何預測能力。爲了讓它變得"靈驗",野心家、江湖術士與無聊文人們,千方百計地將已經發生的事,編排到《推背圖》中。這些準確的"事後預言",對那些缺乏充足的信息獲取渠道、又沒有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受衆,有着極大的殺傷力。

對這類預言書,歷代統治者都採取嚴禁政策。明代官方稱《推背圖》爲"妖書",追查銷燬之外,還曾"榜示天下,以曉愚民",試圖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告訴所有明帝國的百姓,這是一部騙人的壞書。清代的查禁政策也大體類似,只是程度更嚴,很容易引發文字獄,這也是很多清代版本的《推背圖》不敢涉及清代史實的緣故。

不過,在宋元明清時代,《推背圖》與其他手抄讖緯之書相比,並不具備什麼優勢地位,只是很普通的一種。1912年的《推背圖說》、1915年金批版《推背圖》問世後,市場上纔有了合法印刷、方便傳播的排印本《推背圖》。

金批版《推背圖》由中華書局負責發行,行銷北京、天津、成都、重慶、武昌、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很快就成了暢銷書。1917年的天津《益世報》報道說,連戲院裏賣報紙的也開始賣《推背圖》了,茶樓裏也提供這本書。錢化佛則回憶說,在1930年代,"一般好奇的人士,都欲購置一冊(推背圖),用以預測"。

這種暢銷,究其原因,一是愚昧,看不破"事後預言"的本質,二是擊中了朝不保夕的時代焦慮。學者王學泰30多歲時買過一本《推背圖》,他後來如此回憶自己當時的心態:

"無論是我等小人物的信口雌黃,還是官方諸公的嚴肅對待,出發點雖不同,愛惡有別,但心態都差不太多,在潛意識中有着對不可知命運的期待或惶恐。"

參考資料

①林世田:《武則天稱帝與圖讖祥瑞——以S.6502<大雲經疏>爲中心》,《敦煌遺書研究論集》,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年,第39—54頁。

②楊康:《<推背圖>考論》,陝西師範大學2016年。

③吳榮子:《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圖書館所藏<推背圖>三種》,(臺灣)《國家圖書館館刊》2003年第4期。

④王碩:《<推背圖>的流傳及其歷史觀點》,《歷史文獻研究》(北京新三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60—168頁。

⑤翁常鋒:《<推背圖>研究》,(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3年。轉引述楊康:《<推背圖>考論》。

⑥何海鳴:《求幸福齋隨筆》,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第45—47頁。

⑦錢化佛口述、鄭逸梅編撰:《三十年來之上海續集》,學者書店1947年,第62頁。

⑧王學泰:《燕譚集》,新華出版社1997年,第96頁。

⑨許明:《<推背圖>在西方世界的譯介和傳播(1867—2017)》,《復旦外國語文學論叢》2017年第1期。

在這個話題無孔不入且熱愛閱讀的新媒體編輯部,我們經常在各種五花八門的公衆號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衆、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鮮玩意兒。

現在,它們都將一一出現在這個欄目裏。

我們也隨時歡迎您的參與,留言向我們推薦您讀到的低調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