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看來,清軍之所以敗於列強,不是因爲清軍的將士們戰鬥力不足,而是因爲清軍的武器裝備落後了列強好幾代,兩軍交戰,列強就算是僅僅派出數萬普通士兵,都能夠橫掃大半中國。

說實話,清軍的武器裝備是不怎樣,但也不會真的就差到打都不能打的地步,清軍的武器裝備是差了一些,但清廷畢竟是大力發展過洋務運動,大力引進過西方先進武器裝備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清軍的武器裝備其實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落後。

反倒是後來的我黨士兵,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基礎,在前線戰鬥的時候,往往連最基礎的,一個人配一條槍都配不齊,但就是在這樣的不利條件下,我黨將士們依舊奮勇向前,雖然正面打不過,但卻也能在背後無限的騷擾日軍。

明明清廷還在的時候,兩軍的差距還沒那麼大,但清廷卻能夠被八國聯軍輕而易舉的攻陷北京,甚至慈禧都差點被抓住,到了抗日戰爭,面對更加兇狠的日軍,我黨士兵卻能夠取得一系列的勝利。這又是爲何?

這時候,很多人可能就會說我黨慣用的游擊戰,夜戰等戰術,這些戰術自然不能說是無用的,但真正支撐着我黨將士們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是將士們的意志。同樣的,清軍之所以在列強面前如落葉般被橫掃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爲清軍缺乏戰鬥的意志。

很多時候,意志這種東西都是自上而下的,上層什麼樣,下層就是什麼樣,清軍不能打夜戰嗎?能是肯定能,但效果咋樣就不好說了。

清廷上層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夜夜笙歌,清廷上層的破敗腐朽,直接影響到了底層的將士們,將士們打仗的心態也是一樣的,能打就打,打不過也要最先重視自己的小命。

清廷的將士缺乏的就是戰鬥的意志,面對戰鬥力可能不算特別強的列強軍隊,清軍往往會膽怯,畢竟,在那個年代,當兵不過是爲了混一口飯喫,真正想要上戰場打仗的人還是很少的。

但是到了日軍侵華之時,我黨將士的選擇就不一樣了,我黨將士們的背後就是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他們若是膽怯了,失去的是親人,是愛人,那個年代,參軍的人往往直到自己在做什麼,直到自己在爲國家獻身,自然與清廷的散兵遊勇大有不同。

當然了,清軍營養不良也是一個大問題,僅僅是關乎題目中的這個問題。清軍那個年代,夜盲症是很常見的,夜盲症也導致了清軍很少能夠發動夜戰。

說到底清軍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爲清軍自上而下都是一種得過且過的狀態,所以清軍纔會輕易失敗,反言之,這也是我黨最終會的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