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特人回答說:“仍然是250美元。書畫愛好者看到這麼好的畫燒着了,感到十分可惜,他們問沙特人:“剩下的兩幅畫你願意賣多少錢。

人生一世,許多事風雨未卜,最重要的是處世有度。

度,是一種參照標準,即人們衡量和把握事 物的尺度。一個真正成熟的人,在說話和做事時往往張弛有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人的命運往往有一個“度”字決定。藝術講究度,做學問講究度,做生意講究度,生活更講究度。處世有度,才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適應多變的生活環境,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有些人抱怨他們的命運不好,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看待問題時,不要輕易受到外界的因素所影響,也不要固執己見。

當條件優越時,不要過分張揚,學會剋制,低調行事。當你處境不好時,不要放棄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把它當作一種善意的玩笑,只要你心中的信念足夠堅定,你就不必擔心有一天會倒下。

01

孔融十歲時,和父親一起去了許都。聽他父親說,有位姓李的員外學問很大,孔融很想拜見他,但他父親說:“他和我們孔家沒有親戚關係,恐怕拜見不成。”孔融想了想,對父親說:“您帶我去吧,我自有辦法。”

走進李府大廳,孔融坐在前排的紅木椅上,環顧四周。李員外一邊喝茶,一邊笑着說:“小客官,你和我們李家有什麼關係?如果沒什麼事的話,就在一旁隨便玩玩吧!”

孔融聽出這話有點輕蔑之意。可身爲晚輩的他,還是頗爲禮數地說:“員外,孔家和李家可是親着哩!我的老祖宗孔子曾經拜你的老祖宗李耳爲師,向他求知過學問。作爲孔子家族的後裔,我今天特來拜訪您。難道不可以?”

聽了孔融的話,李員外和在座賓客都很震驚,他們不僅稱讚道:“這孩子每句話都講得通情達理,說話也很得體。他長大之後一定是個大人物!”果然,孔融長大之後被曹操重用,被封爲“建安七子”之首。

年少的孔融,言談的穩妥、機智不遜於在場的任何一個大人。精巧的話語,決不是“油嘴滑舌”耍貧嘴。

說服一個人,要不卑不亢,不巧言令色,不言詞激切,才能駕馭好說話這門藝術。

02

再說做事,許多人在工作中做事沒譜,要麼盲目冒進,要麼畏首畏尾,舉棋不定。

大多數時候,堅持做自己是很困難的。既不能被別人的想法誤導,也不能心急如焚;既不能自欺欺人,也不能一味地退縮忍讓。

有些人太想表現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如此過分的炫耀反而讓別人覺得厭煩。有些人太過於被動,整天在自己的想法和別人的想法間徘徊,下不了決心,到最後難免要失去自己的立場。

以前,在法國的一家畫廊完成了一筆令人驚奇的交易:一些書畫愛好者看中了沙特人帶來的三幅畫作,價格只有250美元,但他們不想付出這樣的價錢,於是脣槍舌劍一番,誰也不肯讓步,很快便陷入了僵局。

沙特人此時急中生智,當面燒了眼前的一幅畫。書畫愛好者看到這麼好的畫燒着了,感到十分可惜,他們問沙特人:“剩下的兩幅畫你願意賣多少錢?”沙特人回答說:“仍然是250美元。”

見沙特人毫不鬆口,他們又拒絕了這個價錢。此時沙特人把心一橫,又燒了一幅畫。書畫愛好者這下傻眼了,只好求他不要燒最後一幅畫了。當他們再次問沙特人願意賣多少錢時,沙特人傲慢地說:“在我看來,這幅畫非常珍貴,值750美元。”

半小時之後,沙特人手中的最後一幅畫真以750美元的價格拍板成交。當其他畫作的價格在100美元到150美元間時,沙特人的這副畫卻可以高價出售,就是因爲他進退有度,他知道“物以稀爲貴”的道理。

他燒了其中兩幅作品,剩下最後一幅畫,法國人寧願花高價也要買回去收藏,這樣一來,一筆成功的生意就做成了。

在生活中,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你需要有一些後盾,永遠不要打毫無準備的仗。與人交往也是如此,爲了達到一定的目的,不妨頭腦靈活些。有時,欲擒故縱、以退爲進,也會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生活是複雜多變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控制的,我們必須要把握好度。該堅持的時候,就不應該輕易退讓;該退讓的時候,就不要主動爭搶。理性地向前邁進,才能活得明白,活得自在。

過頭話少說,過頭事少做;張弛有度,從容不迫,纔是人生的大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