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千村調查的數據來看,廣東省農村幼兒的在學率有待提高,在園兒童就讀公辦幼兒園的比例較低,幼兒園學費地區之間差異較大。表2顯示廣東省農村幼兒的在學率爲74.49%,全省在園兒童就讀公辦園的比例爲37.99%。

原標題:廣東千村調查①丨三成村莊有公立幼兒園,低齡留守兒相對多

暨南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院於2018年發起的“廣東千村調查”項目,於2019年7月至8月開展第二輪廣東省千村調查,深入廣東鄉村進行了入村入戶調研,課題組從行政村、家戶兩個層面開展數據收集,使用分層抽樣法抽取廣東省119個行政村,並對3622戶農村家庭進行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調查內容涉及農戶的人口特徵、收支、生產、就業、以及農村精準扶貧戰略、鄉村治理現狀、農村生態環境、農村承包地及宅基地改革、農村金融改革、鄉村教育等方面。澎湃新聞授權刊發部分章節。

本文描述了廣東農村教育現狀,並着重呈現村教育的難點問題。

一、農村幼兒園建設需加強,學前幼兒就學率待提高

2019年千村調查數據顯示,廣東農村的幼兒園建設有待加強。表1顯示,村內有幼兒園的村莊比例剛剛過半(52.94%),且僅有三成的村莊有公辦幼兒園(30.56%),另外,三成以上村莊的農村戶籍兒童沒有對口幼兒園(32.48%)。分地區來看,西翼地區75%的農村有幼兒園,佔比最高,而山區僅32.14%的農村有幼兒園,佔比最低。另外,廣東農村幼兒園多建設在人口多的“大村”,擁有幼兒園的行政村的家庭戶數、戶籍人數、居民人數和兒童人數都更多。

表1 村內幼兒園建設情況 單位:%

從千村調查的數據來看,廣東省農村幼兒的在學率有待提高,在園兒童就讀公辦幼兒園的比例較低,幼兒園學費地區之間差異較大。表2顯示廣東省農村幼兒的在學率爲74.49%,全省在園兒童就讀公辦園的比例爲37.99%。全省幼兒園學費每學期平均爲2422元,約爲調查中一個普通家庭半年收入的7.5%。

分地區來看,幼兒在學率最高的爲西翼地區,爲80.22%,其餘三個地區的在學率均爲72%左右。各地區幼兒的就學情況與當地幼兒園的建設情況有着緊密聯繫,由於西翼地區村內幼兒園建設最完善,其幼兒在學率也最高。幼兒入讀公辦園比率最高的爲東翼地區,佔比爲43.69%,最低則爲山區,佔比爲28.80%。無論是全省平均在園兒童入讀公辦園的比例還是各個地區的數據,都未達到2018年《廣東省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行動方案》中要求的50%。對於各地區平均繳納學費,珠三角地區最高,每學期平均繳納3452元,是平均學費最低的西翼地區的1.8倍。

表2 幼兒(3-6歲)基本就學情況

將2018年和2019年兩年千村調查中幼兒階段兒童在學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幼兒園年齡階段的兒童在學率從2018年的69.99%提升至2019年的74.49%。

二、農村中小學建設較完善,初中兒童就學率需提升

廣東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村內中小學建設較爲完善。表3顯示,擁有小學的行政村佔比87.39%,而擁有初中的行政村佔比12.61%,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分地區來看,珠三角地區的行政村內擁有小學的比例最低,佔比爲74.07%;東翼地區行政村內有初中的比率爲最高,佔比爲28.13%。各地所表示出的中小學校建設情況的不同,可能與近年來撤點並校的政策有一定相關關係。

表3 村內中小學建設情況 單位:%

表4顯示,全省農村小學年齡段學生在學率平均爲99.44%,就學情況相對良好。小學生就讀公辦學校的比例也達到了94.28%,家與學校的距離平均爲2.66公里,上學時長平均爲12.05分鐘。分地區來看,廣東各地區小學年齡段在學率均在99%以上,各地小學生就讀公辦學校比例均在91%以上,各地區差距不大。從農村小學建設來看,廣東省的情況基本符合就近入學原則。

表4 小學及初中年齡階段在校生基本就學情況

表4所示,廣東農村初中年齡階段兒童在學率相對偏低(96.64%),控輟保學仍有待加強。分地區來看,各地區中珠三角初中年齡段在學率爲最高,佔比爲99.02%,西翼地區在學率爲最低,比例僅爲94.35%。初中生的家與學校的距離和上學時長平均分別爲6.81公里和22.57分鐘,比小學的距離更遠且上學時長更長。而從各地區初中生家與學校的距離和上學時長來看,山區學生的上學距離和所需時長均爲最高。

報告分析了上學距離與多項學生學習狀況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在更遠學校花費更長時間上學的小學生的成績排名更令家長不滿意,多項教育支出也更高。初中生上學距離越遠,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越好,這樣正相關的結果和小學生的負相關結果不一致。我們猜測,這可能與撤點並校有一定聯繫,因爲初中生的成績受學校教學質量影響更大,而更遠的、撤併後的初中的教學質量高,而小學生的成績可能更多受上課精力的影響,因此更遠上學距離的小學生成績反而更差。

三、農村留守兒童年齡更小,低年級寄宿情況仍有存在

廣東千村調查對留守兒童的定義爲“父親或者母親近三個月內在縣以外打工且一半以上時間不住在家裏”的兒童,與教育部過去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基本一致。表5顯示,2019年廣東農村留守兒童的佔比爲41.31%,留守兒童分不同就學階段來看,幼兒園階段的留守兒童佔比最高(46.57%),而初中階段的佔比最低(35.52%)。

同時,留守兒童比非留守兒童的年齡相對要小且顯著,留守兒童的年齡平均爲8.8歲,而非留守兒童的年齡平均爲9.3歲。相比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父母的學歷相對更低,其家庭中子女的數量更多,但兩類兒童性別差別不大。針對他們的學習狀況,相對於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家長更不滿意孩子就讀的學校,且留守兒童中寄宿的可能性更大,而是否是留守兒童則與孩子的成績沒有顯著關係。

表5 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單位:%

表6報告了寄宿生情況,所有幼兒園、小學、初中在校生中,寄宿生的佔比爲11.33%,幼兒園學生中寄宿生的佔比最低(1.14%),而初中學生中寄宿生的佔比最高(44.08%)。分性別來看,所有幼兒園、小學、初中男生中寄宿的佔比爲12.04%,所有女生中寄宿的佔比爲10.59%,男生寄宿的比例略高於女生。樣本中寄宿生平均每星期都回家的比例佔到了絕大部分(94%),寄宿生平均每學期的住宿費用爲398.9元。

表6 寄宿生情況 單位:%

相比走讀生,寄宿生的孩子年齡更大,家中孩子的數量相對更少。同時,寄宿生的教育花費比非寄宿生的各項教育花費顯著更高。而兩類學生的性別、父母的教育水平、父母外出打工狀態、對孩子學校的滿意度,以及孩子成績及其他費用上則沒有顯著區別。

四、政策建議

根據千村調查的結果,我們對廣東省的鄉村教育現狀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要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推進農村學前教育進一步普及。作爲經濟強省,廣東省的學前教育水平與其經濟水平並不匹配,要進一步提升人口素質,就要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級政府一要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價值,在資金上給予農村義務教育充分的支持,並要進一步擴大農村公辦園數量。

其次,要穩慎進行撤點並校,充分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的質量和特色。雖然撤點並校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整合教育資源,但實際調查結果也反映了撤點並校給學生和家庭帶來成績和支出上的影響。因此,要謹慎穩妥地進行撤點並校。

最後,要重視農村兒童中的特殊羣體,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與保護。留守兒童問題的破解之路一定程度上在於隨遷子女教育問題的解決,對於政府而言,要加快落實“兩爲主”(以流入地政府爲主,以公立學校爲主)的隨遷子女教育政策。同時,留守兒童的家長也應該肩負相應責任,對留守兒童給予足夠的親情關懷。對於農村寄宿兒童的教育和關愛,政府應該放緩撤點並校的速度,並嚴格控制低年級學生寄宿數量,學校則應該加強寄宿制的管理,爲農村寄宿兒童提供一定的住宿補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