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爲了專注於創新藥物,諾華在2019年剝離了愛爾康,收購了眼科藥物Xiidra,並收購了這家制藥公司,但其在美國的非專利藥業務(oral generics business)不會很快結束。美國禮來公司正面臨着胰島素定價壓力,但正在推出幾款新藥以實現增長。

今年排名靠前的藥企在腫瘤藥物領域有很強的實力,同時免疫和罕見病藥物也是它們的發力點。

頂尖藥企知道如何去適應。在併購、出售、削減成本和治療性調整之後,今年TOP20藥企名單可能基本上還保持着往年常見的名字,但沒有一家公司與去年一模一樣。

無論是收購還是重組,或者兩者兼而有之,今年排名靠前的藥企大多在抗腫瘤藥物領域有很強的實力,但同時免疫和罕見病藥物也是它們的發力點。武田之所以在這個名單上佔有一席之地,是由於夏爾公司的收購使得武田公司豐富的產品線中又新增一種罕見病藥物。

疫苗也非常重要:擁有領先疫苗研發裝備的藥企都進入了前十。細胞和基因療法繼續在整個行業取得進展,包括諾華和羅氏。

正如個別藥企簡介所展示的那樣,新推出的產品一如既往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專利損失特別嚴重的藥企,如輝瑞,新型藥物已經顯示出它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與此同時,定價壓力仍然是一個全行業的問題,但可能沒有專家們對2020年所預測的那麼嚴重。儘管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COVID-19大流行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但與往年相比,有關藥品價格的討論在華盛頓並沒有那麼受歡迎。

展望未來,全球經濟正依賴製藥業提供解決方案,榜單上的很多藥企都參與到疫苗和藥物的研發競爭中。今年我們將繼續跟蹤它們的表現,特別是在COVID-19中的可能的突破。

1.強生

2019年,強生的醫藥銷售額爲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8%,超過了醫療保健領域3%的增速。

按總銷售額計算,強生是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強生公司是一家全球醫療保健巨頭,業務涵蓋製藥、醫療保健和醫療設備。但多年來,在抗腫瘤藥物和免疫類藥物銷售增長推動下,其製藥集團業務的表現一直優於其它部門。

2019年,強生的醫藥銷售額爲422億美元,同比增長5.8%,超過了消費者醫療保健領域3%的增速。醫療設備銷售額爲296.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7%。

當然,在強生的製藥集團中,也有出類拔萃者和落後者。優特克單抗是現在強生銷售額最高的藥品,2019年銷售額63億美元,增長了25%,無論如何都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免疫類藥物Tremfya、血癌治療藥物Darzalex、糖尿病治療藥物Imbruvica都有強勁的增長。

然而,由於仿製藥的競爭,前列腺癌藥物Zytiga就沒那麼幸運了。Remicade在2018年首次出現了其生物仿製藥,但如今卻遭到了幾家仿製藥的衝擊。這一趨勢預計在2020年仍將延續。據強生高管預計,2020年公司銷售額約爲858-866億美元,這意味着其增長率爲個位數增長的中間水平。

與所有藥企一樣,強生正在應對COVID-19疫情,這場危機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強生及其同行的運營和業績仍有待觀察。2.羅氏

2020年,羅氏已開始感受到生物仿製藥攻擊的巨大威力,甚至其推動增長的新藥也可能受到競爭對手的威脅。

羅氏挺過了多事的2019年。羅氏三種最暢銷藥物rituxan、Avastin和herceptin的生物仿製藥第一波浪潮在美國拉開了帷幕。對Spark Therapeutics看似順利的收購,出人意料地成爲反壟斷審查的典範。此外,FDA迅速批准了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製藥的恩赫圖(Enhertu),這是對羅氏的重磅炸彈抗乳腺癌藥物帶來重大威脅。

儘管如此,羅氏的癌症三巨頭藥物在2019年共創造了198.6億美元的銷售額。對於這些關鍵藥物,美國是一個重大市場,美國本土的競爭顯然纔剛剛開始。因此,羅氏公司一直在努力通過推出新藥來緩解仿製藥的衝擊——到目前爲止,它正在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羅氏製藥部門在2019年實現了635.4億美元的銷售額,較2018年增長11%,不過赫賽汀和阿瓦斯汀去年第四季度在美國的銷售額均下降了兩位數。該公司診斷部門的銷售額爲129.5億瑞士法郎。預計到2020年,羅氏銷售額增長將放緩至個位數上下。3. 輝瑞

在CEO阿爾伯特•波拉(Albert Bourla)的領導下,輝瑞正尋求“瘦身”,其中包括將旗下的Upjohn與Mylan合併,創建一家新的獨立公司。

輝瑞新任CEO阿爾伯特•波拉上任的第一年並非一帆風順,但分析師和投資者有理由謹慎樂觀:輝瑞在2019年進行了一些重大調整,進行了“瘦身”,並大舉投資核心產品,這是該公司最近大力宣傳的“聚焦研究和新藥”的部分舉措。

2019年輝瑞總收入爲51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雖然這對新CEO掌舵的第一年來說並不理想,但像Lyrica專利到期這樣不可避免的打擊肯定會造成損失。這些仿製藥的競爭對手,加上來自生物仿製藥和其他仿製藥的競爭——這是該公司熟悉的困境——佔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儘管如此,按營收計算,輝瑞2019年仍保持在製藥公司的第三位。4.諾華

爲了專注於創新藥物,諾華在2019年剝離了愛爾康,收購了眼科藥物Xiidra,並收購了這家制藥公司,但其在美國的非專利藥業務(oral generics business)不會很快結束。

2019年,諾華繼續致力於成爲一家頂級製藥公司。該公司剝離了眼科保健醫療科技企業愛爾康(Alcon),但同時收購了夏爾(Shire)的Xiidra,以增強其眼科藥物的特許經營權,並收購了生產降低膽固醇藥物的企業med inclisiran。

該公司去年吹捧了5種具有巨大潛力的新藥:鐮狀細胞療法Adakveo、眼部注射Beovu、多發性硬化症療法Mayzent、乳腺癌藥物Piqray和基因療法Zolgensma。與此同時,在心臟病藥物領域,諾華的Entresto銷售額增長了71%,達到17.3億美元,這是一個巨大的增長。5. 默沙東

默沙東的增長部分得益於其超級抗癌藥物帕博利珠單抗的成功。

在免疫腫瘤領域“超級明星”帕博利珠單抗的推動下,默沙東公司在2019年實現了強勁的增長,全球銷售額達468.4億美元。帕博利珠單抗是該公司迄今爲止最暢銷的產品,其次是2型糖尿病藥物Januvia,去年創收55.2億美元。

默沙東公司也是疫苗市場的領頭羊。其HPV疫苗“佳達修”去年繼續攀升,2019年收入爲37億美元,增長19%。隨着全球需求激增,疫苗將繼續有增長的機會。

與其它製藥巨頭一樣,默沙東剝離部分產品,爲了更專注於創新藥物研發。默沙東在公佈第四季度業績的同時,宣佈將剝離旗下的女性健康、傳統品牌和生物仿製藥,成立一家新公司,預計到2020年將創造約65億美元的收入。該公司預計該交易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6. 葛蘭素史克

葛蘭素史克的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於2019年上市,但供應限制制約了其增長。

葛蘭素史克是2019年大型製藥公司表現突出的公司之一,該公司的增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帶狀皰疹疫苗Shingrix的上市。自2018年批准以來,該疫苗表現良好,以至於供不應求,這限制了其增長潛力。去年,這一產品仍然創造了約23億美元的收入。

未來,葛蘭素史克計劃在2024年新生物反應器投入使用之前,爲這種疫苗增加少量的生產能力。這將帶來更大的供應,並推動在全球的推廣。7. 賽諾菲

保羅•哈德森於2019年加入賽諾菲,並公佈了一項重新調整公司業務重心的戰略。

2019年6月,賽諾菲公佈了領導層改組方案,諾華前高管哈德森接任。在哈德遜的領導下,該公司正轉向它認爲可以引領的治療領域,而不是心血管和糖尿病領域。在2019年12月的一次戰略發佈會上,賽諾菲表示,該公司將退出這些領域的研發,同時在其他領域加大投入。

賽諾菲未來另一個重要部分是Dupixent,Hudson說。他致力於將這種藥物轉化爲每年100億歐元的產品。在特應性皮炎的初步批准之後,賽諾菲正在全球範圍內啓動這一適應症,並在關鍵市場增加新的批准。

賽諾菲近幾個月的另一項重大進展是,該公司批准了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藥物Sarclisa,這標誌着賽諾菲十年來首次獲得腫瘤藥物的全資批准。一位高管表示,這一批准標誌着這家制藥商重返這一領域的重要“迴歸”。8. 艾伯維

如果艾伯維與愛力根的630億美元交易在2020年年中完成,那麼該公司的未來將大不相同。艾伯維很可能成爲全球第四大製藥公司。

2019年,隨着生物仿製藥衝擊歐洲市場,艾伯維重磅炸彈免疫類藥物Humira遇到了困境,這是多年來的第一次。但對艾伯維來說,儘管其銷售主力失去了動力,但未來看起來一片光明。該公司正在計劃一項與愛力根的大型併購交易,並推出了兩款令人興奮的新產品。

2019年,艾伯維淨營收達到332.7億美元,主要得益於Humira基本穩定的銷售,以及血液癌症藥物Imbruvica和Venclexta的提振。9. 武田

武田製藥2019年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出售存貨實現去槓桿化,而它的罕見疾病的特許經營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這是武田製藥,乃至亞洲製藥公司第一次進入TOP20 藥企名單。這要歸功於其價值590億美元的Shire收購,該收購案於2019年1月8日正式完成。

爲了完成此次收購,武田公司揹負了鉅額債務,主要是308.5億美元的過橋貸款,這是亞洲最大的過橋貸款。龐大的融資規模及其對公司的潛在風險,是武田公司部分股東反對該交易的原因之一,也導致穆迪在2018年底下調了該公司的評級。

這意味着,武田2019年的首要任務是去槓桿化——而且它在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消化內科、罕見病、腫瘤學、神經科學和等離子衍生療法等領域的創新藥物已被確定爲武田的重點領域。CEO韋伯很快設定了100億美元的撤資目標,目標是這些領域以外的非核心資產。10.拜耳

由於剝離,拜耳的非農作物收入從2018年的283.9億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265.9億美元。

2019年以來,拜耳CEO沃納·鮑曼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以至於他的管理團隊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失去了信任投票,這是德國公司在現代的第一次。這位拜耳公司的老闆曾因他牽頭的一項交易而飽受批評:歷史性地以630億美元收購美國農作物競爭對手孟山都公司。拜耳的非農作物收入從2018年的283.9億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265.9億美元。剩下的製藥和消費者保健業務去年在投資組合和匯率調整的基礎上實現了增長。

在製藥業務方面,抗凝劑Xarelto的營收增長12.6%至41.3億歐元,來自美國合作伙伴強生的直接銷售和許可營收雙雙上升。Regeneron在美國擁有版權的與老年性黃斑變性有關的溼性藥物Eylea,銷售額也同比增長了12.6%,給拜耳公司帶來了24.9億歐元的收入。

11. 百時美施貴寶

BMS已經完成了Celgene的大規模合併,並在2020年成爲最大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

12.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2019收入增長了15%,在全球TOP 20藥企中增幅領先。

13. 安進

由於仿製藥對安進的業務造成影響,該公司2019年的銷售額出現下滑。

14. 吉利德

2020年底,吉利德將失去在美國的獨家銷售艾滋病毒藥物Truvada的權利。

15.禮來

美國禮來公司正面臨着胰島素定價壓力,但正在推出幾款新藥以實現增長。

16. 勃林格殷格翰

德國勃林格殷格翰保持了穩定的收入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Eli lilly合作的糖尿病重磅炸彈Jardiance。

17. 諾和諾德

諾和諾德爲其新推出的口服semaglutide產品Rybelsus制定了宏偉的計劃。

18. 梯瓦

作爲重組的一部分,梯瓦近年來裁減了數千個工作崗位。

19. Allergan

其已同意將自己出售給艾伯維,這筆交易將締造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

20. 美國渤健

Biogen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即將在FDA申請的阿爾茨海默病候選藥物aducanuma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