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 李盈盈)“以前,媽媽不會洗頭,不會刷牙,她不懂那些。”來自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的15歲少年肖乃軍說,“我從小就知道我媽媽有那種病,不過我不會嫌棄她,她是我媽媽呀。”

肖乃軍的媽媽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可是,因爲智力障礙,沒有勞動能力,生活難以自理。

2016年5月,肖乃軍的爸爸被確診爲鼻咽癌,一年後,病魔奪去了爸爸年輕的生命。媽媽生活難以自理,加上爺爺早逝,奶奶在肖乃軍的爸爸去世前也不幸去世,年幼的肖乃軍成了家裏唯一的頂樑柱,與媽媽相依爲命的他需要養活自己,並照顧媽媽。

小學時,每天放學回家,他都會放下書包,幹完活再去寫作業。上了中學需要住校,每週五放學回家後,他依然先幹活,洗碗、做飯、挖地、種菜等,樣樣家務都會。?

後來,媽媽改嫁了,肖乃軍到舅舅家生活。

“我想媽媽的時候,就會去看她。我去看她時,幫她一起燒熱水,給她洗洗頭髮,洗衣服,和她一起去放羊......”

突如其來的重擔非但沒有壓垮一個面臨小升初的孩子,而且,考進信陽市商城縣上石橋鎮第二中學的肖乃軍,學習成績保持在班級第一名,還成爲全校同學學習的榜樣。

2019年“最美孝心少年”肖乃軍和信陽市商城縣上石橋鎮第二中學校長楊永勇。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攝

自立自強 品學兼優的“傻孩子”

在“2019年孝心少年”頒獎彩排現場,未來網記者見到了身穿鮮紅色毛衫的肖乃軍。

15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小很多,個頭不高,非常靦腆。看到他身上的所有衣服、鞋子都是嶄新的,他說“(央視的)導演阿姨給我買的。”

陪他到北京參加頒獎禮的信陽市商城縣上石橋鎮第二中學校長楊永勇對肖乃軍讚不絕口,憐愛之情溢於言表。“他學習特別勤奮、自覺,不用老師督促,作業各方面都完成得很好,平時成績保持全校前10名,最好的時候全校第三名。”

說到自覺學習,肖乃軍說,“我現在能明白爲什麼要努力學習,因爲我只有學習一條路。”

肖乃軍告訴未來網記者,他有兩個理想,一個是考上個好大學,找到好工作,讓親人們過好日子;另一個理想是“發明一款手機軟件,打造互助互愛的社會氛圍,通過這個平臺幫助更多的人。”

“我們學校留守兒童多,我們把他作爲榜樣,號召全校學生學習他有擔當、自強不息、孝老愛親的事蹟。”楊永勇告訴未來網記者,“學生們學習了肖乃軍的事蹟後,一位老人親自到學校,告訴老師他的孫子現在懂事多了,‘以前喫完飯,碗一推就去玩了,現在,知道主動幫爺爺奶奶收拾碗筷、洗碗。’他(肖乃軍)是學生心中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其他孩子。”

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爲了補貼家用,肖乃軍週末還跟着鄰居家的大人們到池塘邊、水田裏下網捕蝦。第二天凌晨4點鐘,當別的孩子躺在被窩裏睡個難得的懶覺時,他早已悄悄起牀,拿着手電筒去收網,然後,把捕到的魚蝦帶到集市上賣錢。

如果一次能賣20元錢,肖乃軍就非常開心,這可以讓他和媽媽改善伙食,喫上好幾天可口的飯菜。?

儘管這樣的錢掙得不易,但是,當別的同學需要幫助時,肖乃軍毫不猶豫。

?據悉,學校的每次獻愛心活動,他都會積極響應。有一次,商城縣上石橋鎮王老營村的一位同學不幸患上白血病,家人無力支付高額的治療費。肖乃軍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辛苦捕蝦、賣蝦攢下的200多元錢全部捐了出來。有人說他是傻孩子,他卻說:“我覺得患白血病的同學比我更不幸,更需要幫助!”

由小家到大家 11歲女孩5年捐款10萬元

有人用“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就是神”誇讚教育工作者。

對於不懂大道理的孩子,他們卻用實際行動踐行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贏得大家的讚譽。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華維文瀾小學的李欣珂小小年紀,已經是拍攝廣告,或者做品牌代言的小明星。

6年前,不到5歲的李欣珂第一次跟隨媽媽一起去福利院,看到孤兒和殘障孩子們時,她告訴媽媽“他們沒有爸爸媽媽,很可憐,我想幫助他們,等我有錢了要給他們買禮物。”

2019年“最美孝心少年”李欣珂和她的媽媽 未來網記者 李盈盈攝

李欣珂的媽媽張小燕告訴未來網記者,後來,機緣巧合,李欣珂拍攝童裝掙到了第一筆錢,爸爸和她開玩笑說,“小珂,你掙錢了,以後你可以給自己買玩具了。”

小欣珂卻告訴爸爸:“我的錢留着給孤兒院的小朋友買禮物,我的禮物爸爸買。”

從小欣珂把拍攝童裝賺的第一筆2500元的報酬,全部捐給福利院的孤兒和殘障兒童算起,5年裏,李欣珂個人的愛心捐款已經超過10萬元。

據張小燕介紹,在李欣珂的帶動下,身邊越來越多的的孩子加入到他們的愛心隊伍。2019年暑假,文瀾小學“讓世界因我而更美”的愛心隊伍由6年前的5個家庭擴大到今年的35個家庭。?

李欣珂告訴未來網記者:“我長大了,要幫助更多的人。”

正如“最美孝心少年”總導演趙穎新所言,這些孩子們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大人學習和珍視的品質,通過他們的故事,少年兒童可以找到學習的榜樣;他們以樂觀的心態踐行了中華民族的“孝心”“愛心”美德,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榜樣力量,激勵、觸動和感染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超越血緣關係的愛心與孝心,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由己及人的大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