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晚報 /ZAKER 南寧 記者 李宗文 文 / 圖

近日,由凡一平最新長篇小說《蟬聲唱》新書分享會,在南寧西西弗書店舉行。廣西作協主席東西、" 廣西文壇三劍客 " 之一的鬼子、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田耳三位魯獎獲得者悉數到場,與作者凡一平一道分享創作心得和新書見解。同時,黃佩華、李約熱等廣西知名作家也到場爲好友助陣。活動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主辦。

( 對談嘉賓凡一平、東西、鬼子和田耳)

凡一平:《蟬聲唱》是我的溫情之作(小標題)

" 我的堂哥樊家寧是一直以來被我視爲英雄。2014 年,我回上嶺村,才知道他跳河自殺了。這之後,我開始構思堂哥樊家寧的故事,也採訪過很多人。但我遲遲沒有動筆。2016 年,我的叔叔樊寶明去世。叔叔去世後,父親忽然衰弱得十分厲害。於是,我重新構思,樊家寧成爲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線,現在終於寫了出來。

(凡一平爲讀者簽名)

" 我在《蟬聲唱》扉頁上寫道‘獻給上嶺村的男人們’,但擴大來說是‘獻給鄉村男人的一曲悲歌,或一杯甜酒’。因爲真實發生過的事,是悲慘的。不過我覺得只寫這些還不夠,我一定要在我的小說裏傾注足夠的溫情,畢竟文學高於生活。我想,溫情的部分,我做到了。雖然不幸的事總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但只要我們擁有親情、友情、愛情,任何的艱難困苦,都能克服。這麼看來,《蟬聲唱》是我所有的小說中注入正能量最多的小說。"

(東西)

嘉賓分享:打破讀者預料,讓人爲之一驚(小標題)

廣西作協主席東西從原型批評的角度,評論了《蟬聲唱》的創作手法。他指出," 原型 " 是作品中反覆出現的意象,類似《蟬聲唱》寫人物身份互換的文藝作品較多,例如馬克 · 吐溫的《王子與乞丐》、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等。但高明的作家在於寫出人物身份偶然互換中的必然,或把這種偶然變成必然。不過,《蟬聲唱》的重點卻不在於寫如何互換,而在於寫互換之後的命運發展。這也是凡一平出人意料的地方,創作就是要出人意料。

(鬼子)

東西認爲,小說中寫兩人身份互換後,一個帶領公司轉行洗錢,一個在農村造鋼琴,可讀性非常強。在他看來,寫作的目的,或是幫劇中人解決現實困難,或是幫劇中人解決心理問題。除了可讀性極強,《蟬聲唱》最吸引他之處,是羅光燈命令手下謀害同父異母的弟弟後,凝視着父親羅仕馬走向電梯的身影。這個本應着重書寫的時刻,凡一平卻用極簡主義的寫作手法一筆帶過,再一次打破讀者的預料,其中的通透與冷靜,讓人爲之一驚。

田耳(左)

" 廣西文壇三劍客 " 之一的鬼子用 " 寫作就像搶銀行 " 這樣風趣幽默的比喻形容凡一平的寫作,併爲此次活動獻出字畫一幅。在他看來,上嶺村便是凡一平的創作 " 銀行 "。

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田耳,在評論《蟬聲唱》時,認爲本書讓他體驗到了閱讀的 " 速度與激情 ",尤其是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呈現、命運的突變碰撞等化繁爲簡的寫作手法,帶給他人生觀上的啓示:人生的各種糾結需要通透簡潔的作品來稀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