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內容方面,大獎周選取了未來生物技術、黑洞、未來精準醫療、基因編輯、枚舉幾何和超弦理論、智能系統、量子器件與材料、未來計算、新分子製造等時下最前沿的話題,將由這些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家們講解,其中包括因發現量子霍耳效應而獲得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諾獎得主馮·克利津(Klausvon Klitzing)、科學突破獎獲得者陳志堅等40餘位科學家。這五位曾經摘得價值100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的頂尖科學家,有的發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造福萬千家庭,有的破解了歐姆定律的魔咒,有的把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送上天空,有的在高維代數幾何領域做出重要證明,有的爲新藥研發製出關鍵工具。

盧煜明、薛其坤、潘建偉、許晨陽、馬大爲,這些在科學界頗爲響亮的名字,將藉助當代藝術家之手跨界展示科學觀。

澎湃新聞近日從“未來論壇”獲悉,“物演_科學觀與藝術觀”主題展覽作爲未來科學大獎周的活動之一,將於11月17日在北京開幕。這五位曾經摘得價值100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的頂尖科學家,有的發明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造福萬千家庭,有的破解了歐姆定律的魔咒,有的把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送上天空,有的在高維代數幾何領域做出重要證明,有的爲新藥研發製出關鍵工具。

這次,他們與王度、楊千、陳文令、費俊、李暉五位當代藝術家進行一對一分組合作,聯袂創作作品,通過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方式推動大衆科普視野和產學研資政融合。

除了“物演_科學觀與藝術觀”主題展覽,未來科學大獎周還將與清華北大合作舉辦新科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的學術報告會,並開展高峯論壇、科學峯會和頒獎典禮。

未來科學大獎發起設立於2016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羣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至今已頒發出4屆。除了高額獎金,該獎項的頒獎典禮也一貫“吸金”:好萊塢式紅毯走秀、馬化騰李彥宏等企業家集體詩歌朗誦、知名音樂家獻上表演,一切都爲了將科學家烘托成主角,成爲青少年的明星。

這次,未來科學大獎仿效“諾獎周”,將頒獎典禮拓展到一週的長度,由科學家設計安排。

科學家操刀的議程,充滿了學術研究的嚴謹。據介紹,大獎邀請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指導委員會(Steering Committee)負責指導議題方向,下設程序委員會(Program Committee)負責制定議程和邀請國內外嘉賓,保證大會的學術水準和廣泛的國際影響,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丁洪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張曉東擔任程序委員會的聯席主席。

在內容方面,大獎周選取了未來生物技術、黑洞、未來精準醫療、基因編輯、枚舉幾何和超弦理論、智能系統、量子器件與材料、未來計算、新分子製造等時下最前沿的話題,將由這些領域最前沿的科學家們講解,其中包括因發現量子霍耳效應而獲得198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諾獎得主馮·克利津(Klausvon Klitzing)、科學突破獎獲得者陳志堅等40餘位科學家。

未來論壇理事會2019輪值主席、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張磊表示:“我希望未來科學大獎周,就像諾獎週一樣,能在全世界引起高度關注。”2019未來科學大獎周不是簡單的頒獎大會,而是一個真正的科學嘉年華,旨在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科學,熱愛科學,能把科學作爲更有趣、更酷的事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