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落叶、像是风婆婆给大地絮的寒衣,一片片、一叶叶,缀满了小区的小树林、甬道、绿地。

金色的阳光洒在层层叠叠的秋叶上,明明亮亮、熠熠生辉,又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使本已清冷的晚秋,又有了点点的暖意。

我不知这第一片秋叶从哪落下,我也不晓这第一片秋叶从哪飘起。但我知道,秋叶有自己生存的法则,秋叶有自己生命的轨迹,春来秋去、花开花落,秋叶在默默地吐故纳新中,完美的飘然而去。

其实,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仔细的观察,秋叶飘落的样子还是极洒脱、极自在的。有的忽忽悠悠的下落,有的旋转翻滚着落地,还有的则垂直坠入树的根地。

倘若要是赶上风起,那秋叶又会像一个个飞跑出课堂玩耍的孩子,呼啦啦的一片,在你眼前互相追逐、互相打闹,还会把那沙啦啦的笑声,传遍它飘落的每一片天地。

我喜欢秋叶飘落的潇洒,我喜欢秋叶飘落的静谧,我喜欢秋叶飘落时的从容,我喜欢秋叶飘落时的大气。

但是,我更喜欢独自一人在秋叶飘落的林间,静静地听秋叶飘落下的窃窃私语。在这种“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情景里,那种寂静、那种疏朗,那种脚下咯吱咯吱的声响,那种叶片滑落肩头的情许,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静美和诗情画意。

假如此时,若能用相机或手机,抓拍下秋叶纷纷飘落的各种场景,拍下那满地都是黄金甲的绚丽,我想那定是一幅幅淡雅别致、清朗古朴的水墨画,一幅幅金叶灿灿、情醉天地的秋情趣。

为此,每当秋叶纷纷飘落的时节,我总喜欢进入山林、步入湖畔,并会时常在人少清静之时,徘徊徜徉在小区的杨树林,静赏秋叶的飘舞,思品秋意的空寂,沉醉秋情的柔暖,追寻秋光的秘密,让秋天每一节气的变化,铺满在自己的心底。

如去山林可以静听秋的心声,去湖畔可以看芦花与秋风的对语,在小区的杨树林或树木间,则可以去追逐秋光的神奇。

秋天是有生命的,秋天是有情气的,只要我们用一颗平静的心,去体悟、去感知,你就会感到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人生之路,是那么的相存相依。

由此我深信,世上的每一片秋叶和我们人一样,也会有自己的名字、也会有自己的生命、也会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并非是草木无情。

如现代自然科学已初步探明,大自然中不少植物树种是有情感的。如给藤蔓植物和豆科植物,在播放不同的乐曲时,它们的生长、叶片就会有不同的反应。

而美国记者汤普金斯和园丁伯德合著的《植物的秘密生活》一书,则更是把植物描述为可以和人类一样,有精神情感,并能和其它植物进行交流等等。

再如,国外曾名噪一时的“巴克斯特效应”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某些植物是有情感的。

因此,每片秋叶飘落的一刹那,不仅是把自己最后的生命、最后的亲吻、最后的拥抱,回报给了滋养它的沃土,而且是把自己的一切,都无怨无悔的融进了大自然的广阔天地。

试想,秋叶这种真真切切的无怨无悔,这种以命相报的感恩回归,不也正是人们常说的:返璞归真、落叶归根、报答乡恩吗?

落叶、归根、回归,人的一生,难道最后寻的不也正是秋叶样的平平淡淡、质朴洒脱吗?

所以,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一种人物相生、殊途同归、适者生存、相谐而依,共同谱写的安魂曲。

秋天渐渐远去了。置身于秋最后的世界,秋叶还在随风飘舞,秋阳还在挥洒暖意,秋声还在细细低语,秋情还在天地情怡。

不知怎的,此时我的脑海忽然又涌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采桑子·重阳》的诗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情此刻,我真心的希望,诗句中那种大气磅礴,意象天成,胸襟开阔,通达抒意,情景交融,恢宏开放的豪情,能一扫我们生活中悲秋凄凉的寂寞之情,愿我们的生活,如秋叶般静美、如秋叶般无憾、如秋叶般纯然、如秋叶般如常,平静安然的落地。

相关文章